现代战争相较于传统战争,在作战理念、技术手段、战场环境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对于士兵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及更强大的心理素质。
1、黑鹰坠落/黑鹰15小时(港) / 黑鹰计划(台) / 黑鹰降落
2001年12月18日美国上映,电影故事发生在1993年,此时的索马里局势动荡不安,军阀混战,导致民不聊生,联合国决定派出维和部队前往索马里,为当地居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试图恢复社会秩序。然而,索马里最大的军阀之一穆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却将联合国维和部队视为眼中钉,公然向维和部队宣战,并多次伏击联合国人员,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为了抓捕艾迪德,美国派遣了一支由陆军三角洲部队和游骑兵部队组成的特种部队前往摩加迪沙执行任务。这支部队由120名特种精英组成,他们的任务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艾迪德两名高级助手的抓捕,并尽可能减少平民伤亡。然而,在撤离过程中,他们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境,由于情报错误和准备不足,美军陷入了索马里民兵的包围之中。
该电影通过高度还原历史场景和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展现了现代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同时影片也通过刻画士兵们在极端环境下的勇气、牺牲精神以及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战争对个体和家庭的毁灭性冲击。这场行动不仅让美军深刻认识到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反思。
2、拆弹部队/拆弹雄心(港) / 危机倒数(台) / 反恐防暴部队
2009年7月31日美国上映,电影以伊拉克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组美国拆弹专家在巴格达执行高风险任务的故事。美军侵入伊拉克后,上士威廉姆斯·詹姆斯被调入陆军亡命连拆弹组,接替一位在任务中牺牲的同事。詹姆斯技艺精湛、胆识过人,对拆解炸弹有着近乎痴迷的热情,甚至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冷静和专注,他不需要机器人探测情况,每一次都会亲自去拆弹,这种自负且大胆的行为引起了队友桑波恩和欧文的强烈不满和反感,詹姆斯对拆弹的痴迷越来越深,他沉迷于这种危险而刺激的环境中不能自拔。詹姆斯一共拆过873颗炸弹,剧终时他因为无法忍受日常生活的琐碎,再一次踏上拆弹的征程。
该电影以伊拉克战争为背景,通过拆弹部队的故事,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成功塑造了詹姆斯等鲜活的人物形象,詹姆斯对拆弹的痴迷和自负,以及他在战争中的成长和转变,都让观众印象深刻。电影通过精确的镜头运动、剪辑和音效等技术手法,营造出了紧张刺激的战争氛围,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拆弹部队在执行任务时的巨大压力和危险。
3、孤独的幸存者/绝地孤军(港) / 红翼行动(台) / 孤独的生还者 / 孤独幸存者 / 唯一幸存者
2013年12月25日美国上映,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将观众带回到2005年阿富汗那片充满硝烟与危机的土地,展现了海豹突击队执行任务时遭遇的惨烈战斗。故事围绕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第四小队展开,小队接到一项机密任务,追踪并抓捕阿富汗塔利班重要头目艾哈迈德·沙赫。小队成员四人凭借着精湛的军事技能和顽强的意志,深入阿富汗山区,然而这里地形复杂,山峦起伏、丛林密布,还有众多塔利班武装分子潜伏其中。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小队意外与三名当地牧羊人相遇,出于道德底线他们释放了三人,随后便遭到塔利班武装分子的大队人马袭击,队员们奋起反抗,利用有限的地形和武器进行顽强抵抗,最终四人小队只有拉特尔活了下来,被称为“孤独的幸存者”。
该电影通过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和真实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片中海豹突击队的队员们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大家看到了军人的职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让人深受感动和敬佩,虽然是一部美国战争电影,有宣扬美军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嫌疑,但作为一部战争影视作品,还是非常的优秀。
4、红海行动
2018年2月16日中国上映,电影故事发生在动荡不安的非洲某国,当地局势因政变和恐怖组织肆虐而陷入混乱,中国政府为保护海外侨民的安全,决定派遣海军特战队“蛟龙突击队”前往执行撤侨任务。蛟龙突击队由八名精锐队员组成,他们各怀绝技,默契十足,在队长杨锐的带领下,迅速投入到这场危机四伏的行动中。在撤侨过程中,蛟龙突击队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战场局势,还要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展开殊死搏斗。在激烈的遭遇战中,队员们凭借出色的战术素养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成功完成了任务。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在掩护华侨撤离的过程中,蛟龙突击队突然接到消息,称有中国人质被恐怖分子劫持。面对这一突发情况,队员们深感责任重大,义无反顾地再次展开营救行动。他们深入虎穴,与恐怖分子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较量,最终成功解救了人质,并粉碎了恐怖分子的惊天阴谋。
该电影通过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和真实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蛟龙突击队队员们的英勇与无畏。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军人的风采和担当。同时,电影也传递了和平与正义的理念,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
5、战争机器
2017年5月26日美国上映,电影聚焦于美国军工联合体对战争走向的影响,以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格伦·麦马洪将军为核心角色展开。麦马洪将军是一位拥有四星头衔的战争英雄,他带领美军在阿富汗征战多年,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坚信通过力量和策略可以彻底扭转阿富汗局势。在战争期间,他不断向上级请求增加兵力,希望通过军事打击解决叛乱,甚至不顾美国国内政治高层的劝说,坚持发动攻势。然而,麦马洪将军的执着逐渐显得狂热,引发高层对其真实动机的质疑,他究竟是为国而战,还是纯粹迷恋战争,从他的言行举止中可以看出,战争对他而言不仅是职业,更是生活的意义所在。尽管在政治上遭受诸多打击,他始终未曾放弃军人信仰,但这种坚持与执念也成为他最终失利的根源。
电影通过荒诞的幽默揭示了战场之外的权力斗争和政治荒谬,通过麦马洪将军的失败,揭示了现代战争中权力、媒体和政治利益之间的复杂博弈,即便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无法脱离政治的掌控。战争不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涵盖政治、经济、媒体等多个维度的综合体,在这一过程中,像麦马洪这样的职业军人往往会成为权力游戏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