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语言为 : 簡體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電影解析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解密我是如何通过Google Adsense谷歌广告赚取收益的

"這是我的步槍,它有一份屬於它的使命。而我,也只有這一個使命。沒有我,我的步槍等同於廢物"。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如果說哪一部電影揭示了戰爭真正的恐怖,那《全金屬外殼》必然榜上有名。

電影裡沒有所謂的英雄主義,沒有宏大敘事,它只給你兩樣東西:

剝奪人性的訓練營,和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廢墟。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這部由斯坦利·庫布裏克執導的1987年經典戰爭片,以冷峻殘酷的筆觸,徹底撕裂了"戰爭光榮"這層虛假的外衣。

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港)/金甲部隊(臺)/金甲戰士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影片的前45分鐘,被稱為影史最震撼的新兵訓練片段。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故事發生在美軍帕里斯島的新兵訓練基地。

新兵們剛踏入軍營,就被哈特曼軍士用最毒舌、最羞辱、最極端的方式壓制。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這裏沒有尊嚴,只有編號和詛咒。

這裏沒有個人名字,只有外號:"小丑"、"牛仔"、"白痴"。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因為訓練不只是體能的打磨,更是精神上的解構。

士兵不是被培養出來的,是被"打碎然後重組"的。

最典型的例子,是那個胖乎乎、看起來最無害的菜鳥:萊昂納德·勞倫斯。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他一開始跟不上訓練,被軍官與隊友當作累贅羞辱。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直到他學會了如何服從,學會了如何扣動扳機。

與此同時,他也在這過程中徹底瘋了。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就在訓練結束前一夜,他端著上了膛的步槍,在浴室中對著哈特曼開槍,隨後自殺。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這不是劇情的高潮,這是人如何從人變成武器的註腳。

如果說上半場是精神地獄,那下半場就是荒誕現實。

鏡頭切到越南,主角成爲了戰地記者。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他目睹戰友被炸死、隊伍亂成一團,而自己也被捲入戰鬥。

最令人窒息的一幕,是小隊被一名狙擊手困在廢墟中。

那個狙擊手不是身披盔甲的敵人,而是一個十幾歲的越南少女。

當她倒在血泊中,卻還在口中咒罵、掙扎求死。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小丑最終舉槍結束了她的痛苦。

此時他已經不再是訓練營那個帶著諷刺笑容的幽默者,而是一個面無表情的程式執行者。

他不再發問、不再懷疑,只是在戰場上存活。

這就是戰爭帶給他的成長。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全片幾乎沒有激烈的配樂,色調陰鬱,鏡頭常對稱構圖,像極了一場精密設計的審判。

最諷刺的是,電影的最後,主角們在火光中唱起主題歌。

這像是戰後重歸童真的儀式,實則是對戰爭荒謬性的終極反諷。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庫布裏克從不做煽情電影。

他不告訴你戰爭有多殘酷,而是讓你自己看、自己感受。

他不拍子彈穿過胸膛的瞬間,而是鏡頭靜靜停留在屍體凝固的表情上。

他不講愛國情懷,而是讓你看到,一個普通人是如何在軍事機器中被系統清洗的。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庫布裏克不拍感動你、鼓舞你的戰爭。

他拍的是戰爭背後,那些讓人失去自我的流程與機器。

小丑:從諷刺者到殺戮者,他代表的是"被馴化的知識分子",一邊佩戴著和平的胸章,一邊扛著殺人武器。

勞倫斯:他是最天真的,也是最悲劇的。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他的自殺不是失敗,而是對非人訓練制度的最響亮反擊。

哈特曼軍士:他既是壓迫者,又是受害者。

他只是扮演了系統賦予他的角色,用"辱罵"替代邏輯,用"恐懼"替代教育。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全金屬外殼》告訴你:人不是在戰場上被殺死的,而是在訓練營、在服從中,被慢慢磨滅。

所以真正的問題是:你,還能在系統中,保持自我嗎?

為什麼這部80年代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金甲部隊》至今仍穩坐神壇?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解密我是如何通过Google Adsense谷歌广告赚取收益的

相關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