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人的小學三年級班級,17個孩童一晚上以詭異的方式同時失蹤,是有陰謀的綁架,還是孩子們的謊言遊戲,真相與謊言相互交織,背後的神秘力量更讓人詫異。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2025年8月8日美國上映的恐怖電影《兇器》。
該電影上映首周就以新鮮度100%的高口碑評分,在今年的阿斯特拉國際電影節拿下了最受期待獎的第二名。
電影故事發生在賓夕法尼亞州虛構小鎮梅布魯克,看似平常的星期三凌晨2:17,17名三年級孩童同時從床上醒來,機械般衝出家門,集體消失在黑夜中。
全班唯一倖存者是小男孩亞歷克斯,他因未參與行動而成為解開謎團的關鍵。
事件迅速引發小鎮恐慌,家長崩潰、警方調查陷入僵局,老師賈斯汀更因班上學生失蹤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成為替罪羊。
電影以分段式的方式,從不同角度講述整個事件的過程。
女教師賈斯汀為洗清嫌疑,私下展開調查,卻發現倖存的亞歷克斯行為異常,獨自上學、囤積罐頭食品,且其父母行為詭異,跟蹤至亞歷克斯家後,她透過糊滿報紙的窗戶目睹其父母僵坐客廳,宛如被操控的傀儡。
失去女兒的家長阿徹,傷心不已,開始慫恿大家找教師賈斯汀給大家一個說法,並私下調查賈斯汀,然而卻沒有發現任何線索,在發現女兒神秘失蹤的監控後,拼湊出17名孩子消失的路線圖,所有線索均指向亞歷克斯的家,阿徹決定與賈斯汀聯手調查背後的真相。
警察保羅是賈斯汀的舊相識,同時也是情人關係,同樣受到失蹤案件影響,自己壓力山大,沒想到在調查過程中,從癮君子偷盜慣犯提供的線索中,找到了亞歷克斯家,不想卻被神秘力量控制。
原來,一切的始作俑者是瀕死的女巫格拉迪斯,她透過操控孩童生命延續自身,將亞歷克斯的父母、姑媽變為傀儡,甚至利用保羅製造混亂。
電影採用碎片化剪輯,將事件拼貼成人性群像,增強懸疑感。
透過17個孩童的失蹤,小鎮在事件中暴露出偏見、憤怒與脆弱,家長因失去孩子陷入瘋狂,警方無力破案轉而嫁禍他人,教師成為輿論犧牲品,共同構成一幅人性潰敗的畫卷。
而女巫的操控象徵現實中的成癮行為,人們為逃避痛苦而依賴有害事物,最終淪為被操控的傀儡。
該電影上映3天評分破10,北美票房奪冠,總票房破7000萬美元,證明了其商業與藝術的價值,電影《兇器》值得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