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一部被严重低估的欧洲神作,豆瓣8.4分,IMDb 7.8分,却少有人知。
看完只有一个感受:震撼到说不出话。
2006年上映的荷兰战争史诗,导演保罗·范霍文回到荷兰后的巅峰之作。
《黑皮书/惊惧黑书/黑色名册/惊惧黑皮书》
Zwartboek (2006)
不愧是《本能》导演,又狠又绝
这部电影投资1600万美元,是当时荷兰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影片。
保罗·范霍文时隔30年再度与老搭档杰拉德·舒伊特曼联手,两个荷兰电影大师的化学反应,直接炸出了一部史诗级作品。
故事发生在二战末期的荷兰。
犹太少女雷切尔和家人刚刚逃过死神关口,却又遭到德国军船的扫射,只有她一人幸存。
更要命的是,她亲眼看到了出卖他们的叛徒。
复仇的种子,就此埋下。
为了混入德军内部,雷切尔成了一名歌手,后来被游击队招募当卧底,成功俘获了德国军官的心。
但真正精彩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
每10分钟一次大反转,看得人心跳加速
有影评说"每10分钟剧情就来一次大转变",这真不是夸张。
整部电影以同类题材中罕见的快节奏,环环相扣的情节骤变征服观众。
几乎每个镜头都担负着重要的叙事作用,仅半个小时就已经充满悬念。
刚开始你以为这是个简单的复仇故事,看着看着发现是间谍片,再看下去又变成了悬疑推理,到最后彻底颠覆了你对"正义"的认知。
有观众看完感慨:"正义并没有胜利"。
女主在纳粹统治期间活得相当体面,反而是战争结束后,被"正义"的同胞折磨,甚至被淋了粪便。
这种黑色讽刺,让人看得脊背发凉。
被誉为"荷兰版《色戒》",但更加深刻
《黑皮书》与《色戒》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讲一个靠美色打入敌方内部的女间谍的故事。
但两部电影的深度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黑皮书》探讨的是战争对人性的彻底撕裂。
影片没有简单的英雄或恶棍,没有简单地将对阵双方一分为二。
纳粹军官中有通情达理的,抵抗組织中也有为了利益出卖同伴的。
战争只是一个舞台,人性才是主角。
这种复杂的人性刻画,让整部电影有了史诗般的厚重感。
荷兰女演员卡里斯·范·侯登在片中奉献,美丽而圣洁,让人肃然起敬。
她的演技完全撑起了这部电影的情感内核。
从她让荷兰帅哥水手亲她的面颊,却突然把嘴凑上去的那一幕,无比自然美丽。
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层次感。
愤怒、绝望、坚强、脆弱...所有复杂的情感在她脸上交织,看得人心碎。
这样的表演,放在今天依然是顶级水准。
获奖无数,却被严重低估
2006年,获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青年电影奖-最佳国际电影奖。
虽然冲击威尼斯金狮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都败北,但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毋庸置疑。
有影评人愤恨不平地说:"这是绝对的上乘之作,竟然没能获得更高荣誉"。
可能是因为题材过于沉重,也可能是因为对人性的探讨过于尖锐,这部电影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但真正的佳作,总会在时间的淘洗中闪闪发光。
《黑皮书》是一部足以让人呼吸急促、热血激流的间谍史诗,更是一面照出人性复杂面的镜子。
影片无情地谴责了战争的荒谬和残酷,揭露了人性的丑恶与贪婪。
看完这部电影,你会对"正义"、"英雄"、"敌人"这些词汇有全新的理解。
这样的神作,不看真的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