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蒙马特,街头人群行色匆匆。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不安的气息。
过去几个月里,四名年轻女子接连遭遇不幸,命丧黄泉,而凶手至今仍逍遥法外。
这场恐慌在巴黎弥漫,特别是年轻女性,人人自危,生怕自己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就在这时,利寇先生的妻子在回家的途中不幸成为了第五个受害者。
她被凶手残忍杀害,尸体在小巷中被发现。
凶手如前几次一样,没有对她进行性侵犯,且没有任何财物被抢。
这一系列案件的共同点让警方困惑不已。
巴黎警局总督察梅格雷迅速赶到现场,媒体早已蜂拥而至,记者们争相报道这起恐怖的谋杀案。
然而,梅格雷面无表情,简单回应了记者的提问,随后径直走进了警局。
案情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内政部长亲自要求梅格雷到办公室说明情况,显然对破案进展缓慢十分不满。
梅格雷的陷阱/巧设陷阱/麦格雷的陷阱
随着舆论的升级,梅格雷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在私人聚会中也难逃人们的质疑。
聚会中,一位客人提出了自己的推测——凶手并非惯犯,反而是个从未有过前科的人。
他的观点引起了另一位医学教授的回应,他接着补充道:
如果凶手从未有过前科,仍然频繁作案,那么他可能是通过杀戮来满足某种心理需求,或者借此确立自己的价值感。
这番话让梅格雷陷入了沉思。
梅格雷意识到,或许凶手的心理正如他们所说,如果有人"冒领"他的犯罪功劳,凶手可能会主动现身。
因此,梅格雷决定设下一个引蛇出洞的陷阱。
他安排警察假装逮捕了一名可疑男子,并故意让消息泄露给媒体。
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巴黎,市民们欢呼雀跃,认为凶手终于被捕了。
然而,梅格雷知道,这只是一个计谋。
真正的凶手一定会有所行动。
为了确保安全,梅格雷组织了12名女志愿者,每晚独自走在蒙马特的街道上,吸引凶手现身。
与此同时,便衣警察在暗中保护她们,随时准备行动。
就在陷阱布下的当晚,梅格雷的一名志愿者玛莎遭到了袭击。
尽管她在挣扎中设法撕下了凶手衣服上的一枚纽扣。
但由于现场光线不足,玛莎无法清晰辨认出凶手的面容。
唯一的线索是那枚纽扣和凶手的模糊特征:棕发、穿黑色大衣、手戴婚戒。
警方紧急展开调查,纽扣成为了破案的关键。
经过一番追查,纽扣的制造商和销售商提供了重要线索。
巴黎只有28件衣服使用了这种纽扣,并且纽扣上还缝有独特的蓝色编织线。
随着线索的逐步收紧,梅格雷将目光锁定在一个名叫默塞的男子身上。
默塞年约三十,外表温文尔雅,符合一切特征。
梅格雷带队前往默塞家中,经过一番盘问,默塞表现得镇定自若,没有留下明显的破绽。
然而,梅格雷依然对他心存疑虑,将他带回警局进一步审问。
调查显示,默塞的家庭背景复杂。
他从小失去父亲,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母子关系非常紧张。
默塞早早结婚,试图逃离母亲的控制,但他的婚姻并不幸福。
事业也未有起色,反而依赖妻子的家族支持。
这种生活压力可能正是他犯罪的动机。
梅格雷决定安排玛莎再次辨认凶手,默塞被安排在一群嫌疑人中。
虽然玛莎觉得默塞的外貌与凶手相符,但她无法百分之百确定,这让案情再次陷入僵局。
就在梅格雷感到无奈时,另一位警员从默塞家中找到了一件烧毁的衣物,衣领处正是被撕下纽扣的地方。
经过鉴定,烧毁痕迹正是几天前的,这一证据将默塞与案情紧密联系在一起。
然而,事情远没有结束。
默塞的母亲坚决否认儿子有任何不法行为,甚至愿意为他付出一切。
与此同时,默塞的妻子也保持沉默,但她的目光里透露出深沉的情感。
她和默塞之间复杂的关系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未解的真相。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默塞是凶手的时候,当晚又发生了一起命案。
一个年轻女人被刺死在箱子里,不同的是她的身上至少有6处刀伤,4处在胸口,2处在喉咙,并且发现尸体的地方也不是第一命案现场。
随后,梅格雷叫来了莫老太太和默塞太太,这两个彼此不对付的女人终于见面了。
监狱里梅格雷问他:"你觉得你的母亲和妻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互相憎恨的"?
可因为这句话,默塞先生突然变得激动起来。
随后,他又说起了报纸上面报道着那桩最新的谋杀案。
你的母亲和妻子都知道你杀了人,可他们不想大义灭亲,只想隐瞒、包庇,为了掩盖你的罪行,他们甚至不惜杀人。
莫老太太得知此事后竟说,不管儿子做了什么,都是他的心肝宝贝,他愿意为了他做任何事,包括杀人。
昨晚的那个女人就是他杀的。
梅格雷又问她:"你能够说出昨晚的被害人穿的裙子是什么颜色的吗"?
莫老太太哑口无言,说天太黑了,没看清。
就在这时,默塞太太突然开口,她说是蓝色的。
话已至此,凶手是谁无需多言。
默塞太太一步步走到丈夫面前,深情的看着她的爱人,可迎接她的并不是丈夫的爱语。
而是歇斯底里的咒骂。
他说他恨她。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