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1分,IMDb 6.6分,
这部2024年的德国科幻片《评估/考核/親權考核(台)》绝对算不上高分神作,

但它给人的观影体验却相当折磨,那种窒息感,就像有人掐着你的脖子在问"你配当父母吗?"

伊丽莎白·奥尔森和艾丽西亚·维坎德两位女神同台飙戏,一个演想生孩子的植物学家,一个演冷血的评估员。

说实话,这卡司阵容放在任何片子里都够吸睛了,更别说这还是女导演,福乐尔·福琼的处女作。
[ PART 1 ] 生个孩子,先过七天"地狱"
未来世界资源枯竭,想生孩子得先通过政府审核。
奥妹演的安娜和丈夫约翰是科学家,生活优渥,本以为申请生育会很顺利,结果评估员玛丽(坎妹饰)一来,整个家就变成了心理战场。

七天考核期,玛丽会模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第一天她就开始作妖,吃饭时故意把食物甩进约翰眼睛里,把家里搞得一团糟,完美还原熊孩子本色。
安娜当场就崩了,忍不住吼她。这还只是开始。

更绝的是玛丽会半夜爬上约翰的床,说自己做噩梦要抱抱。
然后呢?两人就发生了关系。
这评估尺度直冲天际,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观众看到这都懵了,这到底是在考核育儿能力,还是在考验人性底线?

[ PART 2 ] 细节拉满,处处都是陷阱
影片有个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安娜和约翰给玛丽买了个帐篷,组装时发现多了一根管子。
两人嫌麻烦,直接把管子扔海里了。后来玛丽差点溺水,安娜以为是她贪玩,其实人家是去海里找那根管子,就是想证明这对夫妻不负责任,会糊弄孩子的安全。

这招太狠了。表面上是小事,实际上是致命考题。
就像现实里很多父母觉得"差不多就行",但对孩子来说,每个"差不多"都可能是危险。
还有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安娜的花棚被烧了。
那可是她毕生心血,珍贵的植物标本全没了。她气得要死,但又不敢发作,因为怕影响评估结果。
这种憋屈感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当母爱被量化成考核标准,人还能保持本真吗?

[ PART 3 ] 反转揭晓,真相更扎心
最后的真相才是最窒息的:这个世界早在六年前就没有家庭通过评估了。
不是评估太严,而是现在的人根本不把育儿当回事。大家都吃抗衰老药永葆青春,谁还想生孩子受罪?

更惨的是玛丽自己——她曾经也是个母亲,因为不耐烦失去了孩子。
现在她当评估员,就是想证明所有人都不配当父母,包括她自己。
这是自我惩罚,也是对整个社会的报复。
安娜听完崩溃了,最后选择脱下华丽外衣,回到旧世界。
那里虽然贫穷落后,但至少可以自由生育,不用被打分评估。

这个结局很讽刺:人类为了延续文明建立新世界,最后却连最基本的繁衍权利都失去了。
这片子看完很难受,但又很真实。
它把现代社会对生育的焦虑放大到极致——什么样的人配当父母?
谁有资格定义"合格"?当爱被量化,人性还剩下什么?
影片用极简主义美学拍出了冰冷的未来,奥妹和坎妹的演技也撑起了全片的压抑氛围。

豆瓣评分不算高,可绝对值得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