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聽起來匪夷所思的真實案件。
在2014到2015年間,倫敦東區連續發生了四起年輕男子死亡事件。
所有受害者都是年輕、同性戀、而且死因竟然出奇地相似。
儘管種種證據指向一起連環殺人案,但警方卻一再視而不見,甚至草率了結。
這讓人不禁懷疑這是英國警方在"恐同"心理作祟下的嚴重失職。
在案子發生之後,警察忽略了許多重要線索,家屬提供的線索對他們來說就好像是妨礙公務。
更可氣的是,負責案件的相關人員均未收到處罰,其中五人已晉升。
看的過程真的是讓人血壓飆升。
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四條生命》。
四條生命/四生 / 巴金命案 / 巴金兇殺案
第一位受害者,23歲的安東尼•沃爾蓋特是一名時裝學生。
爲了賺些外快,他偶爾接待一些私活。
而在2014年6月的某一天,安東尼接到了來自斯蒂芬•波特的邀請。
對方承諾800英鎊的報酬。
而就在這一晚,安東尼卻沒能再走出波特的公寓。
他被注射致命劑量的GHB(約會強姦藥)後,安東尼很快喪命。
波特把他搬到公寓樓外後撥打報警電話。
但等醫護人員到達時,安東尼已經去世。
警方追蹤電話鎖定波特,但他卻辯稱對安東尼如何死去一無所知。
還將事件說成是安東尼的"用藥失誤"。
最後竟然只因妨礙司法被拘留數天,隨後就被保釋。
而在這次致命錯誤後,警方並沒有吸取教訓。
在接下來的數月,波特繼續作案,依舊用GHB毒殺了另外三名年輕男子。
受害者們的屍體都是被刻意擺放在某種特定姿勢,且死亡地點都在同一個教堂墓地附近。
但警方依舊沒有采取進一步調查,甚至對於證據鏈的漏洞置之不理。
第二名受害者,加布裡埃爾•科瓦里,一位22歲的斯洛伐克公民。
在來到倫敦後無意中住進了波特家裏,僅僅數日後也在過量GHB下喪命。
第三位受害者,21歲的丹尼爾•惠特沃斯,被發現時身邊留有一張偽造的"自白書"。
自殺書聲稱自己對加布裡埃爾之死有責任,因而選擇自殺。
警方未曾調查偽造的字跡,直接將案件判定為自殺。
家屬們苦苦爭取,試圖讓警方重視這幾起疑點重重的死亡,但警方一直沒有聽取這些申訴。
直到第四名受害者,25歲的傑克•泰勒的屍體被發現,案件終於迎來了轉機。
泰勒的家屬拒絕相信他是吸毒過量而死,因為他一直立志成為一名警察,對毒品深惡痛絕。
傑克的姐姐們將案件線索提供給警方,但依舊沒有得到重視。
最終,一位毫無調查經驗的公園管理員介入此案,才發現巴金火車站的監控錄影。
監控記錄下傑克與波特一同離開火車站的畫面。
在2015年10月,波特終於被逮捕。
這樁案件最終以連環殺手的落網告終。
然而,四位年輕生命的逝去揭示了更深層的社會問題。
正如這位受害者的朋友所言:在一個號稱自由與多元文化的城市,警方的冷漠與失職讓同性戀群體不禁質疑這片土地對他們的保護是否只是"表面文章"。
這次悲劇也提醒我們,偏見和歧視往往並未遠去,它們可能就潛伏在每一個角落,即使在現代文明的光環下依然存在。
美國前總統夫人埃莉諾•羅斯福曾說過:"人權的戰場上,任何一代人都必須繼續抗爭,因為這是一場不進則退的戰鬥"。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