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月,第97屆奧斯卡頒獎即將舉行。
這次由法國導演科拉莉·法爾雅導演的《某種物質/完美物質(港) / 懼裂(臺)》不僅入圍最佳影片,還獲得最佳導演提名。
一直以來,不論是法國導演還是電影,憑藉其創新的電影語言和獨特的電影風格,在國際影壇上都佔據著重要地位。
今天想給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部法國電影,這部電影去年也曾代表法國“出征”奧斯卡。
雖然未曾入圍,但卻榮獲第76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
它就是——
《法式火鍋/火上鍋(臺)/味遊心窩(港)/多丹·布法內的慾望》
單看海報和譯名,想必大家就能猜出這部影片與美食有關。
提到美食類電影,不知道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哪部?在小編心裏,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美食,祈禱和戀愛》。
這部電影,曾經真的一度治癒疲憊的心。
《法式火鍋》與《美食、祈禱和戀愛》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以食物治癒人心,以愛慰藉心靈。
影片圍繞著美食家多丹和廚師歐仁妮徐徐展開,如同一場精心烹製的佳餚,每一個情節都充滿了韻味。
多丹,這位對美食有著極致追求的男人,他的生活彷彿被美食所填滿。
從清晨對新鮮食材的精心挑選,到廚房中對每一道菜餚的用心準備,再到餐桌上對美食的細細品味,美食成爲了他生活的核心。
而歐仁妮,作為一位才華橫溢的廚師,與多丹在廚房這個小小的天地裏,度過了長達二十年的默契時光。
他們一個專注於食材的選擇和美食的創意構思,一個憑藉精湛的廚藝將多丹的想法變為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佳餚。
在日復一日地相處中,兩人之間悄然滋生出了細膩而複雜的感情。
多丹深深地愛慕著歐仁妮,不僅是因為她的廚藝,更是因為她獨特的個性和對烹飪的熱愛。
他多次向歐仁妮求婚,渴望用婚姻來定格這份珍貴的愛情,讓這份感情在法律和生活的層面上得到更堅實的保障。
然而,歐仁妮卻始終拒絕了多丹的求婚。在她的心中,廚房纔是她真正的歸宿,她與多丹之間最深刻的交流,早已透過那一道道飽含心意的菜餚得以完成。
她珍視自己的自由和獨立,害怕婚姻會成為束縛她在烹飪藝術道路上自由馳騁的枷鎖。
原本平淡而溫暖的生活,卻因歐仁妮突如其來的病重而改變。
爲了表達自己的愛意和關心,多丹決定親自為歐仁妮準備一頓法式大餐。
這次歐仁妮第一次坐在餐桌前,享受著多丹為她精心烹製的美食,多丹則站在了廚房的灶臺前,他們的位置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雖然曾經多次被歐仁妮拒絕,但多丹從未放棄過求婚的念頭。
這次,他把戒指藏在了食物裡。
意外的是,這次歐仁妮答應了求婚。
其實,對於多丹的心,歐仁妮一直都清楚,只是她一直在等待一個時機。
她希望兩人是平等,而不是誰的附屬。
就像最後,她問多丹,在他心中,她到底是妻子,還是廚師。
多丹回答,廚師。
影片的結尾,空無一人的廚房中,多丹靜靜地回憶起與歐仁妮的過往。
那句 “我的廚師”,如同一句深情的告白,成爲了他們之間平等而獨特愛情的象徵。
從人物塑造的角度來看,《法式火鍋》堪稱典範。
多丹這個角色被刻畫得十分飽滿,他對美食的熱愛近乎痴迷,每一次對食材的精挑細選,每一種烹飪方式的精心考究,都展現出他對美食藝術的執著追求。
而他對歐仁妮的感情,既有熾熱的愛慕,又有對她廚藝的深深欣賞與依賴,這種複雜的情感在演員的演繹下,表現得淋漓盡致。
歐仁妮則是一個獨立、自信且對烹飪充滿熱情的女性形象。
她拒絕婚姻,堅守自己的內心,在廚房中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專業與才華。
她的每一個烹飪動作,都彷彿是一場優雅的舞蹈,充滿了藝術的美感。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的堅定和對烹飪的熱愛,讓觀眾能夠深刻地感受到她對自由和獨立的追求。
除了美食,導演對於食物與情慾的糾纏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都說,食色性也。
飲食和男女,為人的本性。在《法式火鍋》中,導演對歐仁妮與多丹的情慾糾纏表現剋制又張揚。
影片中有一幕多丹做了一道梨子的甜品,鏡頭緊接著切換到歐仁妮的背影。
這時,食物與情慾得到了完美融合。
此外,影片中對美食的極致呈現,也是一大看點
鏡頭對美食製作過程的細膩捕捉,讓觀眾彷彿身臨其境,能夠聞到食物的香氣,看到食材在鍋中翻滾、變化的美妙過程。
從清晨陽光灑在菜園中採摘新鮮蔬菜的畫面,到廚房中各種香料的巧妙調配,再到一道道精緻菜餚在鍋中誕生的瞬間,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生活的質感,讓觀眾感受到了美食的魅力。
影片光影的運用也十分巧妙,溫暖的色調貫穿始終,營造出了溫馨、浪漫的氛圍,為影片增添了一份柔和的美感。
尤其是在展現廚房場景時,昏黃的燈光灑在鍋碗瓢盆上,營造出了一種寧靜而溫馨的氛圍,彷彿將觀眾帶回了那個充滿煙火氣的 19 世紀末的法國廚房,讓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與寧靜。
《法式火鍋》用平淡卻深情的敘事,細膩入微的人物刻畫,為觀眾講述了一個關於美食與愛情的動人故事。
在這場光影之旅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美食的魅力,更體會到了愛情的多樣與深沉,以及生活的美好與複雜。
在被短影片,碎片化新聞包圍的年代,是時候停下來慢慢享受一部電影。
感受關於美食,關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