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末日來臨。
宇宙的星星一顆接一顆地熄滅。
而更奇怪的是,無論你看向哪裏。
街邊的廣告牌、商店的櫥窗,都印著一個名叫查克·克蘭茨的男人微笑的臉。
旁邊寫著“謝謝你,查克,39年的好時光”。
為什麼世界末日和一個叫查克的人有關?
沒人說得清。
——《查克的一生》
這就是電影《查克的一生》的開場。
這部由曾執導過《鬼入侵》的邁克·弗拉納根導演。
改編自斯蒂芬·金短篇小說的電影,不走尋常路。
它沒有從出生講起,而是從生命的終點。
甚至可以說是世界的終點。
開始講述查爾斯·“查克”·克蘭茨的一生(由“抖森”湯姆·希德勒斯頓飾演)。
電影就像一本翻開的書,分成三個主要部分,但順序是倒著的: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個瀕臨崩潰的世界。
火山噴發、洪水肆虐、網際網路癱瘓,人們驚恐不安。
馬蒂(奇威特爾·埃吉奧福爾 飾)在混亂中試圖聯絡前妻。
兩人在電話裡聊起人類的渺小和麪對終結的無力感。
最讓人困惑的是無處不在的查克海報。
世界在消亡,彷彿在向這個神秘的查克告別。
直到最後,一個驚人的聯絡被揭示。
這個末日景象,其實是病床上垂死的查克腦海中浮現的景象。
是他對世界終結的想象投射。
馬蒂,則可能是他記憶中一個模糊的身影。
時間倒回查克的中年。
他是一個普通的會計,西裝革履,提著公文包,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
然而,某天路過街頭,聽到一位女鼓手(泰勒)的演奏。
他像著了魔一樣,突然放下公文包,在眾目睽睽之下跳起了舞。
這場即興的、充滿生命力的舞蹈,成爲了他人生中一個極其鮮明、自由的瞬間。
舞后,他與鼓手、一位女舞者的短暫交流也充滿了溫暖。
當被問及“為什麼開始跳舞?”時。
查克只是簡單回答:“不知道。”
這個看似平凡卻閃耀的時刻,後來成為他在病痛中珍貴的回憶。
最後,我們回到查克的童年。
他由祖父母撫養。
他家的老房子裡有個神秘的閣樓,祖父嚴厲警告他不要上去。
原來,閣樓裡藏著預知未來的秘密。
能讓人看到自己生命終結的景象。
童年的查克,在經歷親人離世的痛苦後,最終還是鼓起勇氣開啟了閣樓的門,看到了未來病床上垂死的自己。
這個沉重的“劇透”沒有擊垮他,反而讓他更早地理解了生命的有限。
祖母和學校舞蹈老師的鼓勵。
特別是舞蹈帶來的釋放,為他日後面對命運埋下了種子。
那句貫穿全片的“我包含萬物”,正是他理解自身與世界聯絡的核心。
《查克的一生》不是一部傳統的線性敘事電影。
它的倒敘結構、世界末日的設定和閣樓的秘密,都充滿了神秘感和懸疑色彩。
不斷吸引觀眾去拼湊查克的人生拼圖,思考其中的關聯。
這部電影的核心。
是斯蒂芬·金和弗拉納根一貫對生命、死亡和存在意義的深刻探討。
它藉由查克這個角色,一個提前知道自己“結局”的普通人,提出了一個直擊心靈的問題:
如果生命註定有限甚至已知終點,我們該如何活著?
查克的答案不是宏大的成就。
而是體現在那些看似微小的瞬間。
街頭自由起舞的衝動、與陌生人短暫的溫情、祖母的關愛、童年探索未知的勇氣。
抖森動人的表演,傳遞出一種資訊。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度,而在於深度和體驗的濃度。
不在於逃避死亡,而在於清醒地、充滿感受地活在每一個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