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的天窗在頭頂緩緩合上。
海水從四面八方涌來,冰冷且厚重。
她拼命拍打玻璃,卻發出悶悶的聲響。
沒有人迴應。
彷彿整艘遊輪都在默契地看她死去。

那一刻,她終於明白,
所謂的"意外溺亡",不過是一場完美策劃的謀殺。
10號艙裡的女人/10號艙房的女人(臺) / 10號艙的女人

故事要從三天前說起。
記者蘿拉(凱拉·奈特莉 飾)受邀登上豪華遊輪"北極光號"。
此行是去報道一場由船運巨頭舉辦的慈善晚宴。
這次晚宴,名義上是為白血病基金募款,實際上是權貴們的盛宴,是乾淨面孔的集體漂白。

對別人來說,這是社交圈的遊戲;
對蘿拉來說,這只是一次採訪。
她不知道,這趟航行,會把她推入深淵。
登船第一天,她就被那種被排除在外的氣息刺痛。
所有人都穿著精緻、舉止得體,
而她卻穿著牛仔褲、揹着舊相機,顯得格格不入。

她以為自己只是來工作的,
可那種被圍觀的感覺,像針一樣紮在面板上。
更尷尬的是,她的前任,攝影師本·摩根也在船上。
他們分手時互相指責、兩敗俱傷。
沒想到這次,竟要在同一艘船上假裝無事發生。


夜晚,宴會在金色的吊燈下開始。
酒香、笑聲、海浪聲混成一團,
虛偽得幾乎要溢出來。
蘿拉從人群中抽身,走回自己的8號艙。
就在她準備推門進去時,
隔壁的10號房,傳來輕微的撞擊聲。
一個金髮女人出現在陽臺上,
她神情緊張,像在避開誰的目光。
那一刻,蘿拉與她四目相對。
兩人之間,只隔著一層透明的玻璃。

幾小時後,那女人墜入海中。
"我看到她掉下去了"!
蘿拉衝出艙門,聲音撕裂。
但當船員趕來,卻說10號艙空著,沒有客人入住。

"你是不是又發作了"?
有人低聲問。
原來,幾個月前,蘿拉在一次採訪中目睹過死亡。
那位被採訪的女性就在她面前溺死。
她從那以後,飽受創傷後應激症折磨。
所以,沒人相信她。

她也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真的瘋了?
可當夜,她在鏡子裡看到反光。
那枚被她扔進垃圾桶的菸蒂,又出現在桌上。
那是10號房女人抽的煙。
它在提醒她,她沒瘋。

第二天,蘿拉去見女主人安。
這個白血病晚期的女人,優雅、平靜。
她說:"有些人害怕死,有些人害怕真相"。
安遞給她一封信,說要她替自己保管。
信裡,是一份發言稿:她打算公開宣佈,把所有財產捐給基金會。

蘿拉這才意識到:
昨晚墜海的女人,很可能是這件事的關鍵。
有人不想讓真相浮出水面。
遊輪駛向公海,訊號消失,風浪漸大。
整艘船,成了一座漂浮的陷阱。
蘿拉被人暗中監視、鎖門、甚至下藥。
她試圖逃生,卻一次次被逼到絕境。

那一晚,她再次被推入泳池。
熟悉的水、熟悉的窒息感,
彷彿命運在迴圈.......
《10號艙裡的女人》不是講謀殺,而是在講"失聲的女人"。
當一個女人說自己看到了謀殺,
所有人卻勸她冷靜,說她精神不穩、說她太多疑。
這不是懸疑,而是社會的縮影。

凱拉·奈特莉將這種清醒中的絕望演得精準。
她的眼神不再堅毅,而是被撕裂的、偏執的、卻仍不肯妥協。
整部片像是一場意識的溺亡,
你分不清幻覺與真相,
但你知道,那份我確實看見了的信念,
就是她活下來的理由。

看完的那一刻,
你也許會忍不住問: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有人被殺,
但全世界都說,那只是你的幻覺。
你,還會相信自己嗎?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