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的恐懼:一份幹了幾十年的工作,突然被剝奪,生活沒有了保障,家庭也變成了負擔。
這時候,你會怎麼辦?
今天要介紹的這部電影講的就是一個看似普通的中年男人。
他在失業與絕望之間,鋌而走險選擇走上犯罪道路,因為他覺得自己"真的是無可奈何了"。


無可奈何/選擇有罪(港) / 徵人啟弒(臺)

萬秀在造紙廠待了 25 年。
他有看似圓滿的家庭:妻子美莉(Son Ye-jin 飾)、兩個孩子,還有那棟買來不久的房子。

可當公司被收購,裁員的訊息傳到他的耳朵裡時,
這個他以為永遠屬於他的職業身份,突然被剝奪,他開始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空虛。



在家庭聚會上,他還在假裝沒事。
他燒烤,擁抱孩子,和妻子談笑,所有人都以為他還擁有一切。


但他心裏清楚:那只是最後的幻象。
當解僱來的時候,他才真正意識到,他失去的不只是工作,還有構成他身份的那一部分自己。

在走投無路之際,昔日的同事給了他一家造紙廠的招聘資訊。
掙扎沒有出路,爲了抓住這最後的機會,萬秀做了一個最極端的決定:他透過假招聘的方式,把潛在競爭者一個個約來。


他們來面試,他把他們當成敵人。
他殺掉他們,只爲了給自己騰出一個位置。
萬秀也許是"最笨拙的殺人犯"。
他的殺戮計劃既荒誕又滑稽:偷看、蹲守、甚至被蛇咬。


但這瘋狂背後,是一種被社會剝奪選擇權的絕望,他重複說:我別無選擇
電影前半段像喜劇:燒烤、家庭聚會、面試廣告,一切看起來好像回到平靜。
但當他殺人的時候,荒唐變得可怕:他笨拙、滑稽,卻又在做最危險的事。
他用笑聲掩蓋焦慮,用荒誕掩蓋痛苦。
這個黑色幽默正是樸贊鬱的殺手鐗。

他讓觀眾在發笑之餘,突然意識到:
這是對職場焦慮、對中年危機、對被拋棄恐懼的一場血腥控訴。
同時,樸贊鬱把電影的社會意義寫得非常鋒利。
他說這故事他醞釀了20年,現在才拍,只因爲職場不安全感變得比以往更真實,也更危險。
這不只是一個人發瘋,而是資本主義本身的一種扭曲:公司裁員、自動化、AI讓人更容易被取代。
萬秀不是孤身一人。
他有愛他的妻子、有孩子,也有一個他拼命想守住的家。

但當他決定殺人,他也在毀滅他最想保護的一切。
樸贊鬱並不把他寫成徹底的惡人,而是一個因絕望而扭曲的好人。
妻子美莉在他的暴力計劃裡,是無辜者,也是他是否還能回頭的關鍵。
他說要做殺戮,不是因為仇恨,而是因為,他怕就連這個家都被剝奪完。

片中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設定是:萬秀瘋狂愛養盆栽。
這些盆栽象徵他對生命的控制慾。
他剪枝、纏鐵絲,像在安排自己的人生軌跡。
而他的溫室,就像他的小小王國:
外面是他無法逃避的資本體系,裡面是他用暴力築起的堡壘。

這個細節太樸贊鬱了:普通家庭、狂野殺意、社會焦慮,全在一個溫室裏糾結。
萬秀的計劃並沒有給他一個完美勝利。
電影的最後一幕,他站在自己的選擇和後果之間,滿眼是血,也滿心是絕望。
他的勝利是他殘留的尊嚴,但代價是他的人性和家庭。

樸贊鬱選擇用模糊但重擊的方式結束這場鬧劇。
但同時又好像在反問觀眾:
真正的問題不是他殺了人,而是誰逼他殺人。
在資本冷酷、自動化盛行的時代,他所說的別無選擇,是他最後的吶喊,也是對社會的致命質問。
萬秀不是救世主,也不是徹底的惡魔。
他是一個在現實面前,被逼成怪物,卻仍然在為家人、為尊嚴掙扎的普通人。
我們看他的殺戮,不只是因為震驚,更因為我們害怕:
在這個時代,是否人人都有一條別無選擇的暗路?
看完這部電影,你會憤怒,也會心疼;
但你更會開始問自己:
如果是我,面對絕望,會不會也用極端方式去搶回被奪走的人生?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