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的这部新作《至暗米里亚姆》。
由《人生切割术/生活割离术(港)》布丽特·洛薇尔主演,获得六项加拿大电影奖提名。
故事发生在的多伦多。
图书管理员米里亚姆(布里特·洛薇尔 饰)日复一日地整理书籍、接待读者。
用编号和标签为常客们赋予代号:苍白女士、钢琴女孩、钢琴妈妈。
父亲离世后,她将自己包裹在孤独中,直到两件事打破平静。
神秘威胁信件的出现,以及与艺术家兼出租车司机詹科(汤姆·梅西耶 饰)的意外邂逅。
改编自玛莎·贝利的小说《事件报告》,导演娜奥米·杰伊将镜头对准现代都市人的精神困境。
米里亚姆的日常被切割成两种状态,彷如《人生切割术》。
工作时,她是克制而疏离的图书管理员,面对无家可归者、移民和精神病患的求助,只能以职业化的方式应对;
独处时,她蜷缩在父亲留下的旧毛衣里,用填满事件报告的表格掩盖悲伤。
这种分裂的生活因詹科的出现逐渐瓦解。
两人在艾伦花园温室外的长椅上相遇,从分享书籍到深夜谈心,米里亚姆开始尝试向他人袒露脆弱。
然而,当她试图靠近这份感情时,图书馆书架间频频出现的匿名信件却让她陷入不安。
这些以歌剧《弄臣》角色署名的文字,究竟是跟踪者的威胁,还是她内心恐惧的投射?
图书馆作为核心场景,被赋予双重象征。
它是庇护所——无需消费即可获得温暖与知识;
也是困局——荧光灯下的疲惫面孔、过时地毯上的无尽徘徊,映照出现代人的精神荒原。
导演通过多伦多地标艾伦花园的取景,强化这种矛盾。
温室里热带植物蓬勃生长,而公园长椅上蜷缩着无家可归者;
米里亚姆能精准归类每本书籍,却无法处理自己情绪的混沌。
布里特·洛薇尔把这个角色演绎得很棒,她以微表情构建角色:抿紧的嘴唇泄露防备,突然扬起的眉梢暗示心动,就连翻阅书籍时蜷缩的指尖都传递着紧绷感。
这种“安静的崩溃”与汤姆·梅西耶松弛自然的演绎形成张力,让两人的情感拉扯真实可触。
娜奥米·杰伊的镜头语言值得称道。
她将多伦多拍成一座“温柔而疲惫”的城市:地铁通道里流浪歌手的咏叹调、深夜出租车窗外流动的霓虹、图书馆玻璃墙上凝结的雾气……
这些画面与歌剧选段交织,让平凡场景焕发诗意。
当米里亚姆最终将事件报告写成私人日记时,观众恍然发现:所谓“至暗”,不是外在威胁,而是我们习惯用孤独武装自己的生存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