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薦的這部新作《至暗米里亞姆》。
由《人生切割術/生活割離術(港)》布麗特·洛薇爾主演,獲得六項加拿大電影獎提名。
故事發生在的多倫多。
圖書管理員米里亞姆(布里特·洛薇爾 飾)日復一日地整理書籍、接待讀者。
用編號和標籤為常客們賦予代號:蒼白女士、鋼琴女孩、鋼琴媽媽。
父親離世後,她將自己包裹在孤獨中,直到兩件事打破平靜。
神秘威脅信件的出現,以及與藝術家兼計程車司機詹科(湯姆·梅西耶 飾)的意外邂逅。
改編自瑪莎·貝利的小說《事件報告》,導演娜奧米·傑伊將鏡頭對準現代都市人的精神困境。
米里亞姆的日常被切割成兩種狀態,彷如《人生切割術》。
工作時,她是剋制而疏離的圖書管理員,面對無家可歸者、移民和精神病患的求助,只能以職業化的方式應對;
獨處時,她蜷縮在父親留下的舊毛衣裡,用填滿事件報告的表格掩蓋悲傷。
這種分裂的生活因詹科的出現逐漸瓦解。
兩人在艾倫花園溫室外的長椅上相遇,從分享書籍到深夜談心,米里亞姆開始嘗試向他人袒露脆弱。
然而,當她試圖靠近這份感情時,圖書館書架間頻頻出現的匿名信件卻讓她陷入不安。
這些以歌劇《弄臣》角色署名的文字,究竟是跟蹤者的威脅,還是她內心恐懼的投射?
圖書館作為核心場景,被賦予雙重象徵。
它是庇護所——無需消費即可獲得溫暖與知識;
也是困局——熒光燈下的疲憊面孔、過時地毯上的無盡徘徊,映照出現代人的精神荒原。
導演透過多倫多地標艾倫花園的取景,強化這種矛盾。
溫室裏熱帶植物蓬勃生長,而公園長椅上蜷縮著無家可歸者;
米里亞姆能精準歸類每本書籍,卻無法處理自己情緒的混沌。
布里特·洛薇爾把這個角色演繹得很棒,她以微表情構建角色:抿緊的嘴唇洩露防備,突然揚起的眉梢暗示心動,就連翻閱書籍時蜷縮的指尖都傳遞著緊繃感。
這種“安靜的崩潰”與湯姆·梅西耶鬆弛自然的演繹形成張力,讓兩人的情感拉扯真實可觸。
娜奧米·傑伊的鏡頭語言值得稱道。
她將多倫多拍成一座“溫柔而疲憊”的城市:地鐵通道裡流浪歌手的詠歎調、深夜計程車窗外流動的霓虹、圖書館玻璃牆上凝結的霧氣……
這些畫面與歌劇選段交織,讓平凡場景煥發詩意。
當米里亞姆最終將事件報告寫成私人日記時,觀眾恍然發現:所謂“至暗”,不是外在威脅,而是我們習慣用孤獨武裝自己的生存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