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超级致郁的电影,看完之后真的是整个人都不好了。
说实话,这电影的氛围营造得太到位了。
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恐怖片,但它带给人的压抑感、恐惧感,远远超过了一些血腥场面能带来的冲击。
要是你打算找个轻松的下饭电影或者约会片,那这片子我劝你离远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死刑之病》。
死刑之病
电影一开始,你会以为这是一个关于冤假错案的悬疑故事。
雅也,一个有些叛逆的大学生。
突然收到一封来自监狱的信,寄信人正是曾经对他很好的面包店老板:榛村。
这封信打开了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黑暗世界的大门。
榛村因连环杀人罪被判了死刑,但他坚称自己其中一起案件是冤枉的。
于是雅也开始调查,试图找出真相。
本以为电影会沿着常规的推理路子走,结果越看越不对劲。
雅也慢慢开始发现自己被卷入了一个极其可怕的圈套,
而榛村也绝非什么普通的杀人犯。
他表面看起来是个温柔无害的面包店老板。
笑容总是那么和善,甚至连监狱里的看守都觉得他没那么坏。
可事实是,他已经杀了24个人。
而且手段残忍到令人发指。
电影通过大量细节,逐渐揭露了榛村的可怕之处。
他不是那种随便抓个人就杀的类型,而是非常有针对性地寻找目标。
他会选择一些特定的受害者,花费大量时间培养信任。
等对方完全放下防备后再展开折磨。
那种冷血的杀戮方式、对人性的操控能力,让人不由得背脊发凉。
更恐怖的是,电影不断地让你觉得榛村这个人似乎有点"好人"的影子。
无论是雅也还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在某些时刻都会被他的表象欺骗。
甚至在某个瞬间还会有一丝同情他。
就是这种心理上的操控,让电影从头到尾都弥漫着一种无法言说的不安感。
有一段特别令人毛骨悚然的情节,就是雅也和榛村的第一次见面。
榛村坐在监狱探视室里,笑容依然如昔,仿佛他还是那个曾给雅也温暖的小镇面包师。
可是,电影通过镜面反射,两个人的脸重叠在一起,
似乎暗示着雅也的内心世界已经开始受到榛村的影响。
随着剧情推进,雅也逐渐陷入了对自己身份的怀疑。
他开始觉得自己和榛村有着某种共通的黑暗面。
特别是在一场地铁冲突中,雅也突然对着对方发狂,差点就动手杀人。
那一刻,观众都能感受到雅也内心压抑已久的愤怒和混乱情绪爆发出来。
而榛村,这个在监狱里已经被判了死刑的杀人犯,
似乎通过某种方式,正在掌控着雅也的命运。
电影最后的反转绝对是神来之笔。
在雅也和女友灯里约会时,似乎一切都开始恢复正常。
然而,当雅也无意间撞到了女友的包,几封熟悉的信掉了出来。
那是榛村的信件。
没错,灯里也是榛村精神操控的受害者之一。
这一幕让雅也彻底崩溃,而观众也被推向了心理悬疑的最高潮。
电影最恐怖的地方,绝对不是那些残忍的杀戮场面。
虽然那些场景已经血腥到让人不敢直视。
真正让人感到恐惧的,是榛村对人心的操控力。
他不仅在监狱里能继续左右外面人的生活,甚至连看似完全无关的普通人,也不知不觉地成为他计划中的一部分。
榛村这个角色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更深层次的邪恶。
他不仅仅是一个冷血杀手,更是一个能用温和的笑容让人放松警惕,进而一步步吞噬他们理智的恶魔。
电影里的那句台词我至今记得:「他虽然杀了人,但我觉得他不是坏人。如果他需要帮助,我会帮忙。」
这话出自一个被榛村操控的邻居大爷口中,听起来让人不寒而栗。
可仔细想想,我们在现实中是不是也经常被表象迷惑?
我们是不是也有那么一刻,觉得自己能够看穿别人的善恶?
这部电影无疑是对人性的深刻探讨。
榛村这个角色虽然可怕,但更让人不安的是他所象征的东西:我们每个人内心潜藏的恶意。
在这部电影中,善与恶的界限被模糊化,
而我们也开始质疑:到底谁才是猎物,谁才是猎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