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你也曾在某个深夜刷到过类似的新闻。
比如:
医院托儿室发现受伤女童,无人认领。
某个地区又发生儿童拐卖事件。
……
你盯着新闻中那些陌生的脸,会突然意识到一个残酷事实:
不是每个孩子一出生就有人等她回家。
有的孩子一睁开眼,看到的就是世界最狠的一面。

《德里罪案》第三季,就是从这样一个"被丢下的小女孩"开始的。
德里罪案/德里警察故事(港) 第三季

AIIMS 创伤中心的走廊,像所有深夜医院一样,亮得刺眼。
护士推来一个小女孩,瘦得像能被灯光穿透,头骨裂伤、瘀青、咬痕,伤得看不出年龄。


她还不会说话,但她哭得像在求救。
瓦尔蒂卡赶到现场时,现场沉默到可怕。
她见过尸体,见过谋杀,见过疯狂的暴力,
但她没见过一个孩子,被伤成这样,还被残忍地丢在医院门口。
她知道,这不会是个普通案子。


同一夜,警方在城外截下了一辆货车,车厢里挤满了被拐来的少女。
有人被骗"找工作",有人被远亲贩卖,有人根本不知道要被送去哪里。

一个小婴儿、一车少女,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在同一天砸到瓦尔蒂卡的案桌上。
这不是巧合,这是犯罪集团的完整链条。

随着调查推进,警方盯上了一个被称呼为"大姐"的女性。
她是剧中最吓人的反派。
她认为自己做的是"生意"。

少女们被包装、运输、分发,像小麦一样、棉花一样。
在她眼中,她们是商品,不是人。
她亲手搭起一个跨州的贩卖网络,司机、保管人、掮客、收货方……
每个环节顺滑得可怕。
现实中原型案"Baby Falak"同样如此。
瓦尔蒂卡是警官,她的力量来自责任。
"大姐"是罪犯,她的力量来自伤痕。


她们都懂弱点,都领略过生存的代价,只是走的方向完全相反。
瓦尔蒂卡见到受害者眼神会痛到说不出话。
"大姐"见到受害者眼神只会判断:"能卖多少钱"。
她们面对面审讯时,没有"谁压谁"的戏剧性,
只有一种让人心发冷的现实感。
如果命运再狠一点,瓦尔蒂卡可能就是"大姐"。
如果命运再善一点,"大姐"也可能是瓦尔蒂卡。

最终,警方攻入孟买码头,捣毁"大姐"的核心据点。
少女们被救,运输链条被打断。
但这不是皆大欢喜的胜利。
这就是《德里罪案》的高级感,它不把恶人写成怪物,而是写成可能的我们。
剧里最戳人的不是抓犯人,而是救下来的女孩们之后的生活。
有人不愿回家,因为家人就是卖掉她的人。
有人拒绝交流,因为太久没有人对她说过你安全了。
有人躲在角落发抖,因为她分不清警察和绑架者的区别。

瓦尔蒂卡团队每救一个女孩,都像从命运的深井里拽一寸。
但井太深,手太疼,永远拉不完。
她回家时,脱鞋的动作都像失了力气。
她知道自己挡的是一整座城市的阴影。
但是你抓得住罪犯,却无法改变系统。
你改变得了今天,却改变不了明天。
"大姐"倒下时的那种平静甚至让人不安。
她知道,被她服务的系统还在运转。
她死了,总会有人补上她的位置。


瓦尔蒂卡赢了吗?
形式上,是的。
但在现实中,她只是暂时把黑暗堵住了一小口。
这一季最让人沉默的,是瓦尔蒂卡看向那些女孩时的眼神:
不是欣慰,而是愧疚。
她知道,她救的是今天。
但谁来救她们的明天?
看完这部剧集后,你会忘不了努尔的哭声,
忘不了货车里那些蜷缩的女孩。
因为这季刺痛你的不是剧情,而是真实本身。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