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的紐約,酒吧的燈一閃一閃。
一個穿著無比體面的女人,站在舞臺上,拿著麥克風,醉醺醺地開始說:
"我老公出軌了,物件是個不會用卷筆刀的秘書"。


臺下一片寂靜。
下一秒,笑聲炸開。
沒人想到,一個剛被離婚打擊的家庭主婦,能講出全場最好笑、最真實、也最心碎的段子。

從那一刻起,她的人生徹底改寫。
這就是《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 第五季/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 最終季 / 驚奇夫人麥瑟爾 / 了不起的梅賽爾夫人 / 漫才梅索太太

這部劇啊,真的太敢拍了。
一邊是精緻體面的五十年代紐約上流社會,
一邊是一個女人被逼到崩潰後,從廚房走向舞臺,靠嘴翻盤的人生。

米琪·麥瑟爾,從小就是別人家孩子的天花板。
成績好、長得漂亮、會打理人心。
六歲規劃人生、十二歲找到適合自己的髮型、十三歲決定上名校。
她的終極目標只有一個:嫁給完美的丈夫。

於是她做到了。
喬爾·麥瑟爾,帥氣體面,有錢有事業。
婚後他們住在高階公寓,育兒、聚會、烘焙課一樣不落。
連睡覺,她都要完美:等老公睡著才卸妝,天亮前悄悄起床補妝。
她不允許喬爾看見自己不體面的一面。

她的人生,就是一場永不停的表演。
可完美的劇本,總有狗血的反轉。
某天夜裏,她發現丈夫出軌了。
而且出軌的物件是個蠢得不會削鉛筆的秘書。

她喝醉,崩潰,上臺。
所有壓抑、憤怒、委屈,全砸進了麥克風。
結果,她講出了全場最炸的脫口秀。
那一夜,觀眾笑到流淚,她笑到哭。
她自己都沒想到:原來,她天生屬於那個舞臺。
自那以後,她不再是"麥瑟爾太太"。
她是米琪,一個要靠嘴活下去的女人。

可那是上世紀五十年代。
那個時代的女性,要麼是太太,要麼是秘書。
沒人相信女人能講笑話,更沒人相信她能靠段子吃飯。
而她的段子,偏偏不講家庭、也不講八卦,
她講"性別歧視",講"婚姻騙局",講"完美女人"的謊言。

於是,她被人抵制、被同行嘲笑、被保守的社會輿論罵成瘋子。
可她偏偏笑得比誰都洪亮。
她的經紀人蘇西,是個又窮又倔的女人。
兩人一拍即合,像兩隻野貓,
在男人的世界裏,靠牙和膽子拼出一點生路。

有一場戲特別絕。
米琪在舞臺上講母親的笑話,結果父親坐在臺下。
她僵了一秒,隨即更放肆地開講。
鏡頭一轉,父親那表情,又震驚、又驕傲。
那是全劇最動人的瞬間:一個女兒,在燈光下,活成了自己。
劇集越往後走,越像是一場群像覺醒。

米琪的母親開始質疑自己的一生。
原來,她也可以不只是別人眼中的太太。
父親辭掉教授職位,重新追夢。
連出軌的前夫喬爾,也被米琪影響,開始認真做人。

就像有人說的那樣:
她沒有改變世界,
但她改變了每一個離她近的人。
這部劇最它從來不把女性拍成天選之女。
米琪也會錯、會哭、會崩潰。
她不是女神,她只是一個被逼到絕境,還想漂亮翻盤的普通人。
她沒想做女權偶像,
她只是想做回自己。

五季看下來,最讓人動容的,不是那些華麗的禮服、精緻的妝容、紐約的霓虹。
而是那個時刻,當她站在舞臺上,被燈光打亮,她終於不用再為任何人完美,她只為自己閃光。
這,纔是真正了不起的女人。
該劇共五季,已完結。
笑中帶淚,華麗又鋒利。
如果你也正被生活壓得透不過氣,不妨看一看。
因為她的故事,也許就是你沒說出口的那一句:"我也可以"。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