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听过他的名字:
艾德·盖恩(Ed Gein)。
那个让美国噩梦化为现实的人。
那个让《惊魂记/精神病患者 / 触目惊心(港) / 精神病人》《电锯惊魂 / 恐惧斗室X(港) / 夺魂锯X (台)》《沉默的羔羊》都有原型可循的"怪物"。
如今,Netflix 把他的故事拍成了剧集《怪物:艾德·盖恩的故事》(Monster: The Ed Gein Story)。
剧集讲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母亲的阴影、孤独的荒原和病态的爱里,一点点被养成怪物。
怪物:艾德·盖恩的故事
影片的开场,是一片静得可怕的雪原。
小镇沉睡,唯一亮着灯的,是艾德·盖恩家的农舍。
母亲奥古斯塔是一个虔诚到偏执的宗教女人。
她告诉儿子:"女人是撒旦的工具,只有我,是纯洁的,只有我才会爱你"。
于是,艾德学会了把世界分成两类:
母亲与罪人。
天使与污秽。
导演用冷灰的色调拍出了那种窒息感。
母亲去世后,艾德彻底崩溃,精神不正常。
当天晚上,他挖掘母亲的坟墓,只为带母亲回家。
随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用死人的皮做家具、做衣服、做母亲的替身。
他在堕落中寻找救赎,
在罪恶中重建爱。
有一幕场景,他坐在昏暗的灯下,
一针一线缝着人皮做的椅套,
嘴里轻声呢喃:"母亲,这样你就能永远坐在这里了"。
镜头不动,光线微闪,
观众却感受到一种令人作呕的温柔。
导演没有让血喷出来,他选择让爱腐烂。
让母爱变成宗教,让信仰成为杀戮的理由。
剧中,警察破门而入的那一刻,是全剧高潮。
他们举着手电筒,照亮一间噩梦工坊,
皮质灯罩、面具、尸骨制成的杯具......
那不是犯罪现场,
那是一座圣坛。
艾德跪在地上,满脸平静,
他说:"我只是想让她回来"。
这一幕震碎人心。
他不是在杀人,他是在修补信仰破碎的洞。
他崇拜的不是暴力,而是失去。
从《惊魂记》到《电锯惊魂》,
从《沉默的羔羊》到《德州电锯杀人狂》,
我们不断地重拍、重写、重演艾德·盖恩。
他成了文化的怪物,一个被反复消费的噩梦。
而导演在剧中放下的那句台词,
几乎像是在对观众控诉:
"怪物不生于地狱,而生于人类的凝视"。
整部剧的底色,是宗教的异化。
母亲以神的名义抹杀人性,
艾德以爱的名义延续罪恶。
信仰太强,理智就死。
爱太深,界线就没了。
而孤独,是最深的炼狱。
在那座偏僻的农场,艾德唯一的声音是风声。
他用尸体做家人,
用人皮缝温暖。
他从来没想毁灭世界,只是不想被世界遗忘。
在聚集的最后一幕中,老年的艾德坐在精神病院,
看着窗外的风景,他又见到了妈妈。
她就坐在那儿,坐在了艾德的身边。
观众这才明白,
有些人不是生来邪恶,
他们只是,被孤独养成了怪物。
看完《怪物:艾德·盖恩的故事》,你会觉得窒息。
不是因为血腥,而是因为真实。
他真的存在。
他的房子真的被挖掘过。
那些恐怖的家具、器具、皮面具,都在档案里。
你甚至会想,也许他只是太孤独了,孤独到把死亡当成唯一的陪伴。
而那句片尾字幕,像是给整部剧的墓志铭:
"怪物并非生来如此,他们只是,被我们遗忘太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