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语言为 : 繁体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评判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与恶的距离》与恶,仅仅一步之遥
解密我是如何通过Google Adsense谷歌广告赚取收益的
电影解析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评判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与恶的距离》与恶,仅仅一步之遥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篇》。

荀子认为,人性天然包含好利、好声色等种种欲望,放任其发展会引发争夺、残害等,应当“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矫正本性,也就是通过后天的教化使人向善。

天主教教义也提出“七宗罪”,认为人类本性自带七种原罪: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色欲,它们是人类所有恶行的根源,会引发各种不良行为。

人之初,究竟是善,或是恶?一直以来都是争辩不休的话题。

2019年,台湾推出的一部剧集《我们与恶的距离》引起大众广泛关注,豆瓣评分高达9.4分;六年之后,《我们与恶的距离2》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依然受到大众好评,豆瓣评分8.4分。

两部作品幕后主创皆为同班人马,关注的同样是,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评判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与恶的距离》与恶,仅仅一步之遥

《我们与恶的距离》

这是一个关于无差别杀人事件给所有相关人员和家庭造成各种后果的故事。

某影院在电影放映时闯入一个持枪歹徒,肆意扫射,导致死伤无数,满场哀嚎,当嫌疑人李晓明被捕之后,他被认定患有精神疾病。

事件发生两年之后,所有人的人生轨迹都发生了改变。

电视台编辑主管宋乔安的儿子在事件中罹难,夫妻二人因为对伤痛无法释怀,渐行渐远,宋乔安始终坚持要对施害人严惩,丈夫希望全家能走出伤痛面对新生活,而他们的女儿因为父母生活重心转移,慢慢地出现逆反状态。

作为宋乔安的助理,李大芝的存在感一直不高,虽然与主管理念不合,她还是默默地听从暴躁的宋乔安安排任何工作。直到被人爆料,李大芝是两年前精神病患杀人事件主犯李晓明的妹妹,她隐姓埋名的生活重新被掀起波澜,而她那个每日遮面摆小摊的母亲也被迫冲上热搜。

作为免费为李晓明辩护的律师王赦,他坚守本心,认为精神病患也应该享受应有的人权,案件发生之后人们不仅仅要去严惩罪犯,而是从中发现当前法律体系应该有更好的改进。因为王赦的坚持始终不被社会认同,他在法庭前被人泼粪,他的家人收到死亡威胁,他接不到工作,在生活和原则面前,王赦陷入困局。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评判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与恶的距离》与恶,仅仅一步之遥

当事件发生后,无论是受害人还是施害人都被大众关注着,受害人的样貌、生活还有家人都被公之于众,人们以同情之姿不断地浏览、讨论受害人过往,将他们的生活置于舆论中心,受害人及其家属反复被揭开伤疤示于众人前。

施害人应当被审判,而他的家人呢?是否应当连坐?即使施害人家属想要弥补、偿罪,也会被大众怀疑虚伪、呲之以鼻。当人们将目光集中在施害人时,常常带着主观意识批判怎样的父母会培养这样的子女,什么学校、老师教育出犯罪分子?

我们在惩戒恶的时候,是不是也成为另一种恶?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评判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与恶的距离》与恶,仅仅一步之遥

《我们与恶的距离2》

一场超市意外纵火案,导致5死12伤,纵火者因为患有精神疾病,庭审的时候国民法官们如何判定他的作案状态,如何量刑成为关注焦点。

这一起令人震惊的纵火案,也牵连出六个家庭二十年间的关系纠葛。24岁的嫌犯胡冠骏出身条件优渥的富商之家,从小患有过动症等多种心理疾患。虽然被家庭严格管束,他的各种表现始终无法和优秀的哥哥相提并论,倒是因为惹是生非经常换学校,甚至送警局。他的恶劣行径让身为董事长的父亲颜面尽失,直至将他扫地出门。离家的胡冠骏为了照顾女朋友,交房租,他到超市打工,再次因为和同事不和被店长劝退,一怒之下,胡冠骏将汽油浇到店长的电动车上并放火,谁知堆积的杂物引燃超市,被困于超市的顾客无法逃出。

精神科医生马亦森曾经是胡冠骏的治疗医生,他的妻子曾是胡冠骏的少年管教官。因为少年胡冠骏结缘的二人,没想到因为一场火灾天各一方,大火同时带走了他们年幼的儿子。独自留在人世的马亦森痛不欲生,他想过以暴制暴,但屡屡被好心的同事们化解。他想了结自我,却遇上了需要他帮忙的陈又茗一家。

陈又茗的丈夫因为妄想症产生幻觉将法警捅死,被收监的他配合医院治疗,但他的家人们正遭遇着来自社会的报复与厌弃。大儿子被同学暴揍,小女儿被同学孤立,陈又茗也找不到工作,家庭生活几乎无法持续。陈又茗离家跳海,失踪;来到陈家救助的马亦森惊奇发现陈又茗是当年在高家受辱、失踪多年的初恋女友、好友高政光的妹妹高政茗。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评判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与恶的距离》与恶,仅仅一步之遥

剧集分为十集,每一集以一个人物故事为主题,马亦森、胡冠骏、胡冠骏之父、简齐蕙、简齐蕙之父、高张玉敏、高政茗、高政光、许幸珠等等,他们或许是患有心理疾病的本人、患者家属或是医护工作者,皆因患病事实导致主动或者被动牵连进入一个个悲剧之中。

正如每集片头所言,任何人都不是一个孤岛。

人和人之间总是因为各种原因、缘分有所关联,剧集里的他们因为爱情、亲情、友情,互相牵绊二十年,最终在结局的乌托邦里都得到了看似圆满的结尾。

《我们与恶的距离》,关注的是恶性事件发生之后,对受害人和施害人的家庭造成的连锁反应。人们往往关注受害人,谴责施害人,但总是容易忽视施害人家属因为施害人一人的过错受到的牵连。他们同样会被社会大众谴责,会被亲友孤立,即使犯错的不是他们,依然会被株连。

《我们与恶的距离2》,把更多的焦点放在了恶性事件发生的成因上。为什么会发生纵火案、精神病患伤人案、火车脱轨事件……所有事件并非偶然和突发,而是长期以来人们对隐患的不重视,有些小问题被忽视,有些特别人群遭受歧视,当情绪的积累到达一个顶峰,他们便会爆发,无论普通人或者精神病人。

尽管我们知道现实很残酷,但两个剧集为了正向引导,都给大家设计了一个拥有希望的结局。

我们能做的不多,但是希望还来得及重视自己和自己关心的人。

解密我是如何通过Google Adsense谷歌广告赚取收益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