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每週都有"尺度炸裂劇"刷屏的時代,《歡愉的藝術》依舊成功殺出重圍。
它不靠懸疑、不走科幻,它只靠兩個字:禁忌。
這部源自戛納首映的迷你劇,僅六集,但卻赤裸的上演一場女性如何在壓迫與慾望中崛起的故事。
歡愉的藝術/快樂的藝術 / 尋歡之道
故事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的西西里,一個被宗教和父權深度捆綁的小島上。
這裏,女性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
主角莫特斯塔出生在一個陰冷的家庭:母親暴戾、妹妹智力障礙、父親多年未歸卻在重逢後對她下手。
那個夜晚,是她人生的分水嶺。
家中突發火災,她站在火光中,無聲無息地旁觀。
她既沒有呼救,也沒有營救。
那一刻,她徹底與過去的自己斷裂。
從火焰中走出的她,不再是被動的受害者,而是一個開始選擇命運走向的女人。
莫特斯塔被送入修道院,這裏表面上是避風港,實際上卻成了她另一個戰場。
她很快察覺到院長莉奧諾拉對她的特別關懷,並巧妙利用這份情感製造了一段曖昧關係。
在修道院這片"聖潔"之地裏,她不再只是被愛,她學會了如何操控愛。
當這段關係被人察覺、院長試圖抽身之際,莫特斯塔的第一次真正"主導權行動"到來了。
她親手製造了一場"意外"。
從閣樓跌落的院長屍體,成了她權力博弈中第一個代價。
出人意料的是,院長在臨終前留下一紙遺囑,竟將部分遺產贈予她。
這份財富不僅是物質的保障,更是她向上階級躍遷的鑰匙。
她帶著這份"入場券"踏入布蘭迪福爾迪家族。
面對這座莊園,她沒有絲毫膽怯。
而是像棋手入局那樣,每一步都算得清清楚楚。
她先是贏得了千金小姐比阿特麗斯的情感,在隱秘的角落悄然開展一段女女情愫;
接著又利用司機對她的迷戀,建立了表面上忠誠的婚姻備選項;
同時,她對老太太公主蓋亞獻媚得恰到好處,逐漸獲得了管理莊園事務的權力。
但她真正的殺手鐗,藏在"血緣"這張牌上。
她明知家族少爺伊波利托身體虛弱,難以延續香火,便主動投懷送抱,達成婚姻;
隨後又透過另一名男僕"借種",偽造出一位繼承人,穩穩坐實她"正室"的地位。
從孤兒到貴婦,從修道院到貴族廳堂,莫特斯塔的每一步都踩在權力的節點上。
她懂得在情感中施壓,在權力中佈局,也清楚何時該主動出擊、何時該靜待時機。
許多人看到她的故事,會覺得她無情甚至殘忍。
她確實親手送走了信任她的人、欺騙了愛她的人、利用了弱於她的人。
但反過來看:這個世界什麼時候對她溫柔過?
她每一次主動伸手,都只是爲了不給命運下跪。
有人說她是加害者,她當然是;
但她首先是受害者,一個從"沒有選擇"的環境中掙扎出路的女性。
她用最激進的方式,搶回了屬於自己的話語權。
《歡愉的藝術》這部劇把一個被壓抑到極致的女性,一點點打磨成一個"黑化"主角。
她不是爲了復仇,不是爲了拯救,而是爲了在荒謬的規則裡,活得清醒、活得強大。
很多人說這劇像宮鬥劇、像情色文學。
其實它更像是一個沉重命題的藝術迴應:如果善良註定無路可走,那是否可以透過慾望和權謀,反向塑造自由?
六集看完,你或許會愛她,也可能恨她。
但不可否認的是,莫特斯塔在泥沼中開出一朵極致的惡之花,不美好,但極其真實。
在這個道德與快感並存的荒原上,她選擇了成為獵人,而不是獵物。
如此一位"女魔頭"的誕生,未必值得效仿,但絕對值得凝視。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