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動過一個念頭:如果有一天,你被傷得體無完膚,你會如何還擊?
是原地崩潰,還是轉身離開。
亦或,悄悄設下一個局,讓傷害者在不知情中親手埋葬自己的驕傲?
《容基耶爾女士》(Mademoiselle de Joncquières)就是這樣一個局,一場不動聲色的復仇,一場披著蕾絲與禮裙的謀殺。
故事設定在18世紀的法國,一切都華麗精緻得像畫框裡的宮廷生活。
可越是精緻,越容易掩蓋殘酷。
容基耶爾女士/容克耶赫小姐/貴族情仇:鍾情小姐(港)
波美拉耶夫人,一位聰明、端莊又優雅的貴族寡婦,起初只是想在失去丈夫後重新相信愛情。
而侯爵,一個風流倜儻、嘴角永遠掛著笑意的男人,正好滿足了她對理性浪漫的全部幻想。
他們的感情像一場精心編排的舞會。
前奏溫柔,節拍清晰。
直到兩年後,侯爵忽然淡了熱情,提出分手。
語氣平靜得像在告別一場棋局。
他說厭倦了,說沒有新鮮感了。
那一刻,波美拉耶沒有哭。
她的眼神甚至沒有顫抖。
她只是把這份被踐踏的感情,小心收進內心最深處,然後開始佈下她的局。
她找來一對墮落卻聰明的母女,把她們從底層妓院裏打撈出來。
洗淨她們的汙名,換上高貴的外衣。
容基耶爾小姐,這位天真羞澀的少女,被雕刻成一枚完美的武器。
專為侯爵而設。
果然,侯爵上鉤了。
他愛上了她的不近人情,被她的拒絕激起了狩獵本能。
他以為自己在征服一個清白女子。
實際上,正一步步走進波美拉耶為他定製的陷阱。
他求婚,她答應。
他以為自己贏了,而全場觀眾都在等待一場徹底的崩塌。
你可能會想,這是不是一場爽感十足的復仇喜劇?
不。
這部電影最殘忍的地方不是讓壞人現世報,而是它在你情緒即將爆發的瞬間,戛然而止。
婚禮次日,侯爵被帶到容基耶爾母女的舊址,一個破敗妓院。
一切曝光,他的臉色從錯愕到憤怒再到羞辱。
而容基耶爾,這個在愛情與謊言之間掙扎的女孩。
在羞恥和愧疚中跳河自盡。
侯爵救下她。
這一次,他終於看清:他愛上的從來不是純潔,而是慾望裡的幻影。
他以為自己是獵人,其實一直是獵物。
而這場精心策劃的復仇,卻沒有給波美拉耶帶來半分喜悅。
她贏了,卻什麼都沒得到。
侯爵沒有悔改,沒有道歉,只是遠遠地說了一句"謝謝"。
沒有恨,也沒有怨,那聲音輕到像一場夢的尾音。
她孤身離開,像舞會散場後最後一個熄燈的人。
這不是一部簡單的女性復仇電影,它更像一封寫給所有被遺忘者的信。
它告訴我們:真正的傷害,並不來自暴力,而是來自被輕視、被利用、被丟棄之後的沉默。
它也告訴我們:復仇不是盡頭,而是通往自我認清的長路。
波美拉耶最終明白,她設下的這一切,終究改變不了男人對女人的看法。
也不能重構她被丟棄後的尊嚴。
她精心設計一場戲,卻發現真正痛的不是侯爵,而是自己。
而容基耶爾,這個被利用的少女,卻在謊言中找到了最真實的覺醒。
她最後與侯爵在鄉間重逢,他們一起走進教堂,彷彿用彼此的傷口交換了寬恕。
《容基耶爾女士》不是一杯甜酒,它更像一把鍍金的匕首,藏在繁花之下,冷冷地刺中你的軟肋。
復仇從不華麗,愛也從不純粹。
但即使如此,我們仍會在愛中跌倒,也仍然會一次次站起來,用力擦乾淚水,對鏡子裡的自己輕聲說一句:
"我還活著,也還值得愛"。
如果你也曾被愛情傷得體無完膚,那就請你看一眼她的故事。
她不哭不鬧,只穿著一襲黑裙,在落日中輕輕走開,留下那句最鋒利的告白:
"你以為你玩弄了我,其實我早已寫好了劇本"。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