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聊的這部劇,13年前FOX推出的《千謊百計》。
至今仍在豆瓣保持著三季均分8.5的好成績。
這部劇沒有槍林彈雨,沒有高科技特效。
它最致命的武器,是能看穿人心的眼睛。
《千謊百計》

故事圍繞萊特曼博士和他的團隊展開。
每一集都是一個獨立的案件。
但這部劇最吸引人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破解謊言的過程。
萊特曼和他的團隊透過分析微表情、肢體動作和語音變化來辨別真偽。

比如第一集裡,他們接手了一樁校園謀殺案。
一名高中教師在家中被殺害,所有證據都指向她的一名學生。
在審訊過程中,萊特曼注意到一個細節。
當被問及案發當晚行蹤時,學生堅決否認去過老師家。
他說話時身體前傾,眼神堅定地直視詢問者。

在一般人看來,這似乎是誠實的表現。
但萊特曼知道。
真正回憶時,人的眼球會不自覺地向左上方移動。
而這種過分堅定的凝視,恰恰是在確認對方是否相信了自己的謊言。

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涉及一位軍方高層。
在電視採訪中,這位將軍堅決否認部隊中存在虐待囚犯的行為。
萊特曼團隊在慢放錄影時發現。
當將軍說出“我們計程車兵始終遵守國際公約”時。
他的右上唇微微抬起,露出了一個轉瞬即逝的輕蔑表情。
這個細微動作只出現了短短一瞬,卻暴露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這部劇的精彩之處在於,它展示的測謊技巧都有科學依據。
比如人在撒謊時,經常會無意識地觸控頸部。
這是神經系統引發血管舒張而產生的瘙癢感。
再比如,真實的笑容會讓眼角出現魚尾紋,而假笑則只會牽動嘴角。

但《千謊百計》最打動人的,是萊特曼這個角色的複雜性。
他能看透所有人的謊言,包括自己同事和朋友的。
這種能力成了萊特曼的詛咒。
他就像站在一個透明的世界裏,看著周圍的人們戴著各種面具生活。
他對著鏡子練習微笑,試圖讓自己看起來更“正常”一些。
這個場景無聲地揭示了這個角色的孤獨。

劇中也不乏對人性的深刻探討。
有一集讓人印象深刻:一位母親堅稱自己的兒子還活著。
儘管所有證據都表明孩子已經遇難。
萊特曼看出她在說謊,但最終選擇不揭穿。
他說:“有些謊言是生命的支柱。”

《千謊百計》只有三季,這在動輒七八季的美劇中算是短命。
但正是這種短暫,讓它保持了高質量。
每一集都能學到新的心理學知識。
同時跟隨案件思考道德與真相的邊界。

時至今日,當社交媒體上充斥著經過精心剪輯的生活。
當公共人物的一言一行都被團隊精心設計。
《千謊百計》顯得比播出時更具現實意義。
在這個真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難辨別的時代。
或許我們都需要一點看穿表象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