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名叫《不羈夜/一舉成名 / 黃色片之夜 / 熱舞之夜》。
它是《一戰再戰》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在1997年拍攝的劇情片。
《不羈夜》這部電影不是那種向普羅大眾搞批發的影片,因為它有著導演很強烈的個人表達,它的切入點也比較狠,展現了70-80年代美國色情行業從業者的故事。
對這種電影感興趣,理由我猜可能有兩種,一種是奔著題材和尺度去的,很好理解,食色性也,誰也抗拒不了天性與本能。
另外一種,是衝着導演去的,衝着保羅·托馬斯·安德森這位好萊塢才子去的,畢竟拍攝《不羈夜》時他年僅27歲,妥妥的才華橫溢。
我屬於第二種,看過《一戰再戰/一場又一場的戰鬥 / 無盡之戰》後對導演產生了濃厚興趣,回頭找早期片子來看。

我承認這片子把我給看傻了,尺度確實大,但其實又不大,如今這個年代,幾個裸露畫面,幾場激情戲,只能說灑灑水,比它猛的片子多的是。
作為一個東方觀眾,我根本沒有任何理由相信一位西方導演拍的講述美國七八十年代的故事,因為我沒出過國,我生在八零的尾巴根,更不可能瞭解當時的色情產業是什麼樣子,因此在觀看整部電影的過程中,我始終儘量保持一種旁觀姿態,不去輕信導演想要表達的那種時代感。

但隨著劇情的深入,我越發覺得驚恐,讚歎當時只有27歲的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的才華和高妙,故事本身就很吸引人,一個生有「巨根」的夜總會服務生,被好萊塢色情片導演選中,準備作為新人栽培,這個男孩想都沒怎麼想就加入了,還給自己起了個藝名叫「大炮王迪哥」。
如果只是這種爽文式的劇情,那還談不上好看,最好看的地方是導演對整個色情行業中各種人物的描繪,他們並非如我們臆測的那樣不堪。

他們都是些平凡普通人,是離了婚的母親,是作為演員沒有天分卻對立體聲系統很痴迷的推銷員,是熱愛音樂和詩歌的青年,是專注劇本邏輯的編劇,是頭腦不聰明卻始終想完成學業的學生。
在平時拍攝電影之餘,這些人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或許可以說,他們的夢想是他們堅持活下去的唯一動力,而拍攝成人電影似乎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職業。

《不羈夜》最狠的一點是,它提供一種積極的態度,但同時一針見血的為我們展示出事情的兩面性。
都說人怕入錯行,這可不是一句空話。
在我之前的職場生涯上,有一位領導對我說過一句話:畢業生的前兩份工作非常重要,一定要去一個擁有良好價值觀的公司,不然特別容易影響職業生涯。
我非常認同這句話,人都是環境動物,人會受到他人的影響,如果你在一個混亂不堪的環境中成長,那麼大機率你自己也容易活得混亂不堪。
《不羈夜》中的「大炮王迪哥」把生猛的青春交給了色情行業,但人不是永遠那麼生猛,總有疲軟的時刻到來,而對他來說,那幾乎等於失業的終結。

同樣,參與在色情行業中的那些人,雖然有自己的夢想,但他們無一例外都受困於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印象最深刻的是片中那個想自己創業去賣立體聲音響的演員,他向銀行貸款,被拒絕,銀行給出的理由是他從事色情行業,而他們不貸款給從事色情行業的人。
即便在影片的最後,導演以一種非常溫和的手法,向觀眾們傳遞出一種充滿希望的樂觀態度,但明眼人也一定看得出,這只不過是導演的藝術化處理,他不想,也不願意把更為殘酷的現實給觀眾看。

《不羈夜》的場面排程很流暢,開篇和結尾有兩個長鏡頭處理得特別好,首尾押韻,把一組眾生相擺到我們的面前,它給人一種低調的炫耀感,處處透出導演的才能。
這部片子有不少明星參演,全是熟面孔,還很年輕水嫩的馬克·沃爾伯格,很有韻味的朱利安·摩爾,不過我始終覺得她不太適合拍這種題材的片子,尤其是她還有一場激情戲,但她演的確實很好。
最後,我想說一下我的個人觀點,其實在我昨天的一篇文章裡已經闡述了的,那就是彪悍的人生需要你解釋,因為你不可能一直彪悍下去。
放在這部電影上就是:再大的雞雞,也硬不過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