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網際網路時代,有這麼個網路金句「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把它當作個性簽名的人不少,我身邊就有很多,我始終不喜歡這句話,對於用這句話做簽名的人,在他們看來,這句話簡直個性極了,可能是我修養不足,沒辦法體會到這句話的精彩之處。
我認為,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不負責。
而不負責,多數時候只出現在一個人青春無敵的時候,什麼叫風華正茂?什麼叫怎麼吃都不胖?什麼又叫連著三天三夜不睡覺還很精神?什麼又叫一夜七次……

因為青春,所以人就有了一種無敵的自滿,彷彿除了失敗的愛情之外,不存在任何能夠傷害自己的事物,於是他們覺得光無敵還不夠,還要對外宣稱他們是永遠無敵的,那是多麼彪悍啊,這樣的人生又是多麼美好啊!
最讓人不安的,是他們在度過了“彪悍”的青春期後,還不想為之前所做過的各種蠢事擦屁股,他們捂住耳朵嘴裏一直唸叨著我不聽我不聽。
為此,我要在此和大家聊聊最近比較熱門的《一戰再戰/一場又一場的戰鬥 / 無盡之戰 / 鏖戰不息 / 葡萄園》,我想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可能已經有人在思考自己那彪悍的人生,以及是不是需要解釋解釋了。

有網友說:《一戰再戰》是極化時代的黑色喜劇,它帶著三分狗血七分荒誕”,我同意。
有網友說:“這個電影它不是喜劇,不是動作片,也不是嚴肅劇情片,它就是一部典型的 PTA 電影”,我同意。
我還想加上一句:《一戰再戰》是我2025年看到的可以被稱作年度影片的電影。
之前我連PTA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聽起來很高階對不對?很像PPT,TNT之類的,不過令人失望的是,這僅僅是導演名字的縮寫,是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的縮寫。

在這裏,我還是用導演的全稱,我不喜歡一些代號類的稱呼,比如什麼小李子、錘哥、小賤賤之類的,這種愛稱就很像你隨便抓住個路人,然後他突然開口和你說:藝謀的電影我都看過,小剛的片子不錯,凱哥最近沒新片。
我覺得這很讓人尷尬。
我對保羅·托馬斯·安德森這位導演一點都不熟,很早之前看過他的《血色將至》,劇情忘得差不多了,所以《一戰再戰》算是我對這位導演比較正式的一次接觸。看過全片之後我非常驚喜,於是找到了他的很早之前的作品《不羈夜》來看。
兩部電影都看完,我得出一個結論:這位導演很牛X,而且他似乎從開始拍電影至今,始終在講述類似的故事。
《一戰再戰》中的革命者鮑勃,與《不羈夜》中的大炮王迪哥,其實都是一類人,他們年輕的時候憑著似乎永遠排洩不乾淨的荷爾蒙做事,他們的激情來自對現實的不滿,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很糟糕,所以必須找到一種解法。
革命者鮑勃選擇了參與革命,成爲了一名與愛人瘋狂製造混亂的激進分子,而大炮王迪哥則更荒謬的投身色情行業,他們的這種選擇帶著一種不過腦的自滿與自欺,他們內心似乎都憋著一口氣,想要證明些什麼。

他們確實如願了,在他們人生最為彪悍的年華,他們選擇了最為彪悍的活法,直到步入中年,直到柴米油鹽的生活接踵而至,直到時代的變遷把他們從普通的偏激狂,轉化為普通人。
《一戰再戰》好就好在,它把全部重心幾乎都放在了主角不再彪悍的逃亡過程上,那個昔日的革命者,那個訓練有素,讓人聞風喪膽的炸彈狂人,早就淪落成了一個酒鬼煙槍,一個人艱難的帶著女兒過活,還要時時提防有人和他秋後算賬。
在逃亡的過程中,這位當年天不怕地不怕的狂徒,一路上狼狽至極,他的大腦早就生鏽到無法正常運轉,他不知道該去哪,該找誰,又該怎麼保護她的女兒,他甚至在聯絡組織的時候,都對不上暗號。

而諷刺的是,作為革命者,影片的開頭就特地講述了鮑勃和妻子去解救墨西哥非法移民這個小插曲,他們當時這麼做,只是爲了推動所謂的“革命”。
然而在鮑勃逃亡的過程中,真正在幫他且救了他兩命的,是他女兒的跆拳道老師,人稱“大師”的墨西哥人。
這位墨西哥跆拳道“大師”年近五十,為人沉穩低調,直到他帶著鮑勃進入自己的家,鮑勃才知道這個人其實一直都在幫助墨西哥非法移民。

這種反差,我認為是保羅·托馬斯·安德森對鮑勃這種人的一種直接的羞辱,他在告訴我們,真正的彪悍需要付出真正的作為,真正的彪悍是以一種低調的姿態為他人解決問題。
《一戰再戰》在最後,設定了一個美好的結局,我認為導演這麼做完全是出於對觀眾的憐憫,因為如果在現實中,鮑勃這樣的人的結局似乎是註定要極為慘痛的,他必須為他之前所有過的每一件偏激的事負責。
彪悍的人生,其實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做出解釋,在你還有機會還有氣力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