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巴勒斯坦電影《父親的遺產》(Thank You for Banking With Us!)橫空出世。
片長只有區區 90 分鐘,卻拍出了女性在父權社會下的壓抑、憤怒與反擊。
有人說它是一部荒誕喜劇,也有人稱它為懸疑驚悚。
但當你真正看下去,就會發現這部片子的背後其實是撕裂女性的制度枷鎖。
父親的遺產/感謝您在我們銀行存款
故事發生在拉姆安拉,主角是姐妹倆。
妹妹努拉,一直守在病榻旁照顧父親。
她沒結婚,沒孩子,人生幾乎都綁在這個家裏。
姐姐瑪麗亞姆,則是另一個極端。
她嫁了人,但嫁錯了人,他們的婚姻卻早已名存實亡,她還有個叛逆的兒子。
父親死去那一刻,本該是她們解脫的開始。
可現實卻狠狠打了她們一巴掌。
父親留下了一筆遺產,但根據伊斯蘭繼承法:女性的繼承份額,只有男性的一半。
換句話說,遠在美國、從未盡過一天贍養義務的哥哥,輕而易舉就能分走她們一半的家產。
她們咽不下這口氣。
於是,姐妹二人策劃了一場"偷天換日"的銀行行動。
電影的時間,幾乎都壓縮在短短一天之內。
姐妹倆帶著父親的遺物,試圖在哥哥趕到前,把賬戶裡的錢取走。
可是,銀行裡的每一個環節,都是關卡。
她們必須偽造簽字、假扮父親、哄騙經理……
每一步都充滿荒誕,甚至讓人忍不住笑出聲。
可笑過之後,你又會心裏發涼。
因為你發現,她們所面對的不是"銀行規章",而是一個早就寫死的社會邏輯:
女人,就算拼盡全力,也始終在體制的夾縫裏苟且。
影片最諷刺的地方是,它把壓迫拍得很輕。
銀行職員冷漠機械,一句"抱歉,這是規定",輕飄飄,卻像一把刀子。
男人們的態度也同樣:
"你們女人要錢幹什麼?你們需要的是照顧,不是財富"。
一句話,徹底抹殺了她們存在的價值。
於是,她們只好用荒唐的手段去反抗。
你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 無聲悲哀:
她們並不是真的想做騙子,而是被逼成了騙子。
剛開始時,努拉和瑪麗亞姆的關係並不好。
妹妹嫌姐姐自私,姐姐怨妹妹只會死守家中。
但當她們一同闖進銀行、互相掩護的時候,那種血脈間的親情被重新點燃。
她們才發現,真正的敵人從來不是彼此,而是這個讓她們必須彼此撕扯的制度。
這一點,讓影片的情緒突然厚重起來。
親情、無奈、反抗、荒誕,全部疊加在短短數小時之內。
影片的結尾,沒有給出一個"皆大歡喜"的答案。
姐妹二人也許贏了眼前的一局,但觀眾心裏都明白:
在現實世界裏,她們永遠也不可能徹底擺脫那雙無形的大手。
導演萊拉·阿巴斯,用一種近乎殘忍的方式告訴我們:
女性的困境,不是一場冒險遊戲,而是一種制度化的牢籠。
這部電影為什麼讓人震撼?
它的震撼,不在於動作場面,也不在於懸疑反轉。
而在於它讓人笑著笑著,就哭了。
影片揭開了父權與法律下的荒唐現實。
它讓兩個普通女性,成爲了全世界女性的縮影,
它甚至用輕快的節奏,講了一個極度沉重的真相。
這纔是真正的諷刺。
在制度的圍城裏,女人們拼命掙扎,哪怕最後只是換來一口呼吸。
《父親的遺產/感謝您在我們銀行存款》是一部小成本電影,但它的鋒利,足以刺痛所有觀眾。
在那棟空曠的銀行大廳裡,姐妹倆的身影其實就是千千萬萬女性的影子。
她們的掙扎,正是這個世界最真實的荒誕。
這纔是一部能在朋友圈刷屏的電影。
它逼你去面對一個最簡單,卻最讓人窒息的問題:
當法律、家庭、社會同時和你作對,你還剩下什麼?你又該如何應對?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