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是網飛史上收視率最高的恐怖片,即使七年過去,仍然封神。
它就是2018年上映的電影《蒙上你的眼 / 鳥箱 / 鳥舍》(Bird Box)。
這部由網飛出品的驚悚片,憑藉其獨特的設定和深刻的主題,成為網飛史上收視率最高的恐怖片之一,豆瓣評分7.2分,獲得了廣泛關注和討論。
影片由奧斯卡得主桑德拉·布洛克主演,蘇珊娜·比爾執導,講述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設定:
一股神秘力量席捲全球,任何人只要看到它,就會陷入瘋狂並自殺。
倖存者只能蒙上雙眼,在黑暗中艱難求生。
這個故事不僅關於生存,更關於人性、愛與希望。
01
末日降臨
故事始於2018年一個看似平常的午後。
女主角馬洛裡(由奧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飾演)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當時正懷著身孕,與姐姐共同生活在芝加哥郊區。
當她前往醫院進行常規產檢時,城市突然陷入詭異的混亂——人們開始毫無徵兆地做出極端行為,繼而大規模自殺。
街道上車輛失控相撞,行人瘋狂撞擊玻璃,整座城市瞬間陷入末日般的恐慌。
透過緊急新聞廣播,倖存者們得知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正在全球同步發生:
一種無形的神秘力量突然出現,任何直視它的人都會產生極度個性化的恐怖幻覺,看到內心最恐懼或最悲傷的場景,最終在精神崩潰中選擇自殺。
政府緊急釋出的生存指南只有一條絕對準則:立即蒙上雙眼,徹底切斷與外界的一切視覺聯絡。
在逃亡過程中,馬洛裡的姐姐在開車回家途中不幸瞥見了"它"。
車輛瞬間失控,姐姐在產生恐怖幻覺後當場自殺身亡。
懷孕的馬洛裡艱難地從翻覆的車輛中爬出,在混亂的街道上險些被瘋狂的人群踩踏。
危急時刻,一位名叫湯姆的黑人男子(由崔凡特·羅茲飾演)冒著生命危險將她救起,帶往附近一所臨時避難所。
這所房子已經聚集了多位倖存者,窗戶被全部封死,所有人都在黑暗中顫抖著等待未知的命運。
02
避難所裡的人性考驗
這所位於郊區的兩層住宅成爲了臨時避難所,聚集了形形色色的倖存者。
除了房主格雷格外,還有超市員工查理、退伍軍人湯姆、老年夫婦喬治和露西,以及一對年輕情侶露娜和傑森。
馬洛裡的到來使這個臨時家庭增加到八人。
在這個密閉空間裡,人性最真實的一面開始顯露。
湯姆展現出軍人本色,主動承擔安保工作,每天檢查門窗密封情況。
超市員工查理利用專業知識整理物資,制定嚴格的配給制度。
年輕情侶中的傑森擅長機械修理,維護著發電裝置。
然而平靜表面下暗流涌動。
老年夫婦中的喬治開始私藏食物,被查理髮現後竟理直氣壯地說"老年人應該優先"。
更令人不安的是,他們逐漸發現某些精神疾病患者不僅不會因看到"它"而自殺,反而成為它的狂熱信徒。
這些瘋子四處尋找倖存者,強迫他們睜眼面對恐怖。
避難所初期的平靜很快被打破。
當食物耗盡,倖存者面臨殘酷抉擇:冒險外出尋找食物可能被靈體殺死,留守則意味著餓死。
幾個成員冒險前往超市,卻遭遇連環考驗——是否帶回有限食物分享?如何應對瘋子破門襲擊?每個選擇都關乎生死。
更殘酷的是,當他們千辛萬苦帶回物資,唯一能前往超市的改裝車卻連夜失蹤,同住的年輕情侶也神秘消失。
當飢餓再度降臨,門外響起求救聲,開不開門又成生死抉擇。
最終,只有馬洛裡、退伍軍人和兩個新生兒在這場人性考驗中倖存下來。
03
五年後的新生機與離別
五年時光悄然流逝,世界已徹底改變。
馬洛裡和湯姆帶著兩個孩子——她親生的孩子和另一位已故倖存者留下的孩子——生活在一所經過重重加固的房子裡。
窗戶被木板封死,所有縫隙都用膠帶密封,唯一的出入口是道需要三重解鎖的鋼製防盜門。
在這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兩個孩子從未見過外面的世界。
馬洛裡和湯姆對他們進行了嚴格的生存訓練:蒙上眼睛透過聽覺辨別方向,透過觸覺識別物品,甚至能透過空氣流動感知危險臨近。
孩子們學會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吃飯、行走、做遊戲,聽覺變得異常敏銳,能聽見數十米外的細微聲響。
某天,湯姆在除錯老舊的無線電裝置時,意外接收到一段斷斷續續的訊息。
一個自稱生活在河流下游避難所的男子聲稱,那裏是一個安全的社羣,由倖存者組建,已經實現了自給自足。
訊息中給出了具體的座標方位,邀請所有幸存者前往。
就在他們精心準備撤離時,災難突然降臨。
一群被稱作"窺視者"的瘋子襲擊了他們的避難所。
這些瘋子早已失去理智,瘋狂地想要撕開所有遮擋物,強迫他人"見證真理"。
湯姆爲了讓馬洛裡和孩子們逃生,主動引開襲擊者,在激烈的搏鬥中不幸犧牲。
逃亡前夜的情節讓人動容。
五年來,馬洛裡一直稱呼孩子們為"男孩"和"女孩",從未給予他們正式的名字。
這種刻意的疏離是她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害怕投入太多感情後會承受不起失去的痛苦。
但在踏上危險旅程的前夕,她終於哽咽著喚出了兩個名字:"奧林匹亞"和"湯姆"——前者紀念孩子的生母,後者致敬犧牲的守護者。
這一刻,她完成了從倖存者到真正母親的轉變,決定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孩子們活下去。
04
盲眼漂流與人類最後的避難所
馬洛裏帶著兩個孩子——五歲的奧林匹亞和湯姆,開始了那段驚心動魄的盲眼漂流。
他們乘坐一艘簡陋的小木船,用厚布緊緊矇住眼睛,順著湍急的河流向下游漂去。
這段全長27英里的水路,成爲了考驗人類生存意志的終極試煉。
他們完全依靠聽覺導航。
馬洛裡教導孩子們透過水聲變化判斷河道情況:平緩的水聲代表安全水域,急促的嘩嘩聲預示著急流險灘,而撞擊岩石的轟鳴聲則意味著致命的漩渦。
途中他們多次遭遇險情,有一次船身猛烈撞擊暗礁,險些翻覆,全靠馬洛裡及時抓住岸邊的樹枝才化險為夷。
更大的威脅來自岸上。
那些被稱為"窺視者"的瘋子沿著河岸追逐他們,不斷呼喊誘惑他們摘下眼罩。
最驚險的時刻,幾個瘋子甚至划船逼近,試圖強行扯下他們的矇眼布。
馬洛裡不得不拔出湯姆留下的手槍,憑著聽覺朝威脅方向射擊,槍聲在峽谷中迴盪,令人心驚膽戰。
在透過最危險的急流區時,馬洛裡面臨著一個不可能的抉擇:要麼讓一個孩子摘下眼罩指引方向(這意味著這個孩子將看到"它"而必死無疑),要麼全船人一起葬身激流。
在這個生死關頭,她展現出驚人的智慧和勇氣,想出了第三種方案——透過傾聽鳥鳴聲來判斷安全航道,因為鳥類能感知那種存在的靠近而發出警示鳴叫。
歷經兩天一夜的艱難航行,他們終於抵達目的地。
令人驚訝的是,這個避難所並非軍事基地或政府設施,而是一個由盲人組成的社羣。
這些原本在社會中被視為"殘疾"的人,在這場災難中反而成爲了最適應生存的群體。
他們早已習慣在黑暗中生活,觸覺、聽覺等感官異常敏銳,建立了一個完全不需要視覺的生態系統。
社羣創始人是一位失明多年的前大學教授,他設計了整套基於聽覺和觸覺的生活系統:用不同材質的路徑指引方向,透過鐘聲傳遞資訊,甚至建立了盲文圖書館。
在這裏,孩子們第一次可以安全地摘下眼罩,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自由活動。
這個與世隔絕的社羣成爲了人類文明最後的火種,證明了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人類依然能夠找到希望和光明。
05
黑暗中的人性之光
《蒙上你的眼》改編自喬什·馬勒曼2014年的同名小說。
導演蘇珊娜·比爾巧妙地運用了雙時間線敘事,交替展現災難發生時的過去和五年後的現在,增強了故事的張力和懸念。
桑德拉·布洛克的表演十分精彩。
她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從恐懼到勇敢、從疏離到充滿愛的複雜角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場景中演員們實際上是矇眼表演,這增加了表演的難度和真實感。
該片在上線一週內就吸引了超過4500萬網飛使用者觀看,成為當時網飛最成功的電影之一。
雖然一些評論家批評電影中有些邏輯漏洞,但大多數觀眾都被其深刻的人性描寫和緊張的情節所吸引。
《蒙上你的眼》告訴我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人性中的愛、勇氣和希望也不會熄滅。
馬洛裡和孩子們最終找到的避難所,不僅是一個物理上的安全之地,更象徵着人類精神的避難所——在那裏,不同的人能夠互相接納,共同建立新的生活。
這部電影提醒我們,有時候真正的看見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
當我們蒙上雙眼,反而可能更清楚地看到什麼纔是真正重要的。
只要我們相互信任,相互扶持,就能在黑暗中找到前進的道路。